第A08版:信念

《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灌制

这位Z世代在百代小楼里讲国歌诞生的故事

首席记者 范彦萍

本文字数:2647

    百代小楼。青年报记者 徐易飞 摄

    1999年出生的张妮是《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纪念馆(百代小楼)最年轻的讲解员之一。

    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的她在校时的专业是艺术设计,大学期间曾上过很多次舞台,演过不少舞台剧。最初收到来自百代小楼的面试通过通知时,对导览工作充满憧憬的她决心要试一试。

    工作一年多来,她日复一日在位于衡山路上的这栋小楼里上下往返,为往来的市民游客一遍又一遍讲述《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故事。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讲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故事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纪念馆(百代小楼)。小楼掩映在徐家汇公园内,位于衡山路811号,建于1921年,是当时百代公司的办公楼、楼内有灌制唱片的录音室。1935年,5月3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这里首次灌录的。这幢楼也见证了中国唱片业的发展。”拾级而上,来到二楼,张妮娓娓道来《义勇军进行曲》灌制的前因后果。

    一首电影的主题曲是如何演变成一个国家的国歌呢? 张妮带领参观者到位于二楼的展板前,上面的脉络十分清晰。“1934年,电通公司为了支援抗日救亡运动邀请剧作家田汉创作一部反映抗战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田汉刚完成故事梗概和主题歌的歌词,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最终故事梗概和歌词历经辗转交给了夏衍。”

    来到一个展柜前,那里静静地躺着一本《聂耳日记》。张妮继续娓娓道来,“聂耳听说田汉的遭遇后,心中感慨万千。主动请缨为电影的主题曲谱曲。随着曲稿的完成,危险悄然而至。1935年,为了避免被迫害,我党安排聂耳离开上海前往日本。期间他一次又一次修改曲谱。”

    驻足在墙上展示的当年聂耳修改曲谱的手稿前,仿若梦回历史。张妮的音量高了起来,她指了指结尾处的“进”字,向参观者们强调,“你们发现没,这个手稿处还多了一个‘进’字,使歌曲有了强有力的煞尾。”

    “聂耳寄回来的手稿,标题写有‘进行曲’三个字,充满了力量,充满了不灭的斗志。”虽然一次又一次为不同的参观者做讲解,但每当说到这一段国歌诞生的幕后故事时,张妮的情绪还是会十分高涨,完全沉浸在其中。

    沿着动线往前走,映入眼帘的则是一张黑胶唱片。她用手指了指唱片,隆重介绍道,“1935年5月3日,《义勇军进行曲》在我们现在所在的百代小楼灌录了首版唱片。”

    一旁展示的百代公司的记录册上清晰可见这段历史——《义勇军进行曲》在这一天灌录完成。

    在张妮看来,这首歌以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把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与主权,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不屈与拼搏。“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最终通过决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这一代就代了几十年。直到2004年,《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被写入宪法修正案。”

    同样的展陈,不同的观众,灵活的讲述方式

    在二楼,有一个颇受欢迎的全息影像情景剧,剧情就是介绍聂耳在国歌创作中几个重要的故事。张妮透露说,这个情景剧当年请了《觉醒年代》陈延年的扮演者,青年演员张晚意饰演的聂耳。青年歌手周深还以“青春上海党史学习接力人”的全新身份,走入这座百年红色建筑,致敬他的青春偶像——作曲家聂耳。

    “这台箱式唱机已是百岁高龄,如今依然可以正常播放。张妮在现场播放了1965年灌录发行的唱片——《踏着烈士的脚印前进》。”在担任讲解员前,她从未想过自己有机会接触如此有历史意义的老物件,而现在每当她向游客讲述唱片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并示范给观众看如何操作的时候都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唱片作为舶来品之所以能在中国传播和风靡,最开始是以戏曲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和瑰宝作为突破口。在百代初创之时,邀请了以谭鑫培为首的多位名伶灌音,唱片的灌录以戏曲为主,不仅使戏剧唱片一时为之风靡,也让百代唱片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唱片品牌之一。

    对于一名合格的讲解员来说,熟练背诵讲解词是绕不过去的坎,张妮告诉记者,百代小楼的讲解词需要她在一个月内背得滚瓜烂熟并深入理解,她还聆听了许多资深讲解员的现场讲解,将一些心得记录在本子上。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能将讲解词倒背如流只是门槛和基本功,张妮的业余时间有很大一部分还用于深入挖掘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工作时她也会认真聆听每一场资深讲解员们的现场讲解,认真记录前辈们讲解时的内容、节奏、技巧、并思考如何融入自己的讲解中去。

    每一天,她接待的对象都大不相同,比如有时候是大学生团、有时候是小学生团、有时候是老年团,需要根据参观群体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

    “面向小学生观众的时候,倘若我说得太过艰涩他们会无法理解,需要用简单易懂的词汇和尽可能生动的比喻来讲解。另外百代有一个展厅是特展展区。每次有新的特展,我和同事们就要忙着整理新的导览词,第一时间背熟,所以这栋小楼的内容对于我来说是常背常新,不断有提升和学习的空间,不断有自我挑战的机会,这也是我喜欢这份工作的原因。”张妮说。

    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张妮都会为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市民游客提供两到三场导览讲解服务。在快节奏的工作中,她很快成长起来,也真正爱上这份职业。“为了弥补非科班出身的遗憾,我还报名了今年11月份的导游证考试,希望能在专业上更上一层楼。”张妮介绍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信念 A08《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灌制 首席记者 范彦萍2024-10-02 2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