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上海图书馆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照片公藏机构之一。上图是中国古籍修复领域的执牛耳者,近年在摄影作品的数字修复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探索。昨日在上图东馆5楼美术文献馆举行的“未来之未来——上海城市摄影数字修复展”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科幻小说里光怪陆离的未来世界。
上海图书馆依托馆藏的近现代科幻小说资源,不仅对老照片进行数字修复和还原,还开创性地进行二次创作,通过影像与视觉的表达,从老上海出发,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回望。
上图历史文献中心研究人员马清源参与了此次展览的筹备和策划。她告诉青年报记者,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摄影数字修复展,目的就是通过数字修复后的馆藏摄影作品,向读者呈现近代以来上海天翻地覆的变迁。马清源充分发掘上图馆藏资源,在一批近代科幻小说中寻找线索。他们研读了100多年前在报章上连载的“高阳氏不才子”的小说《电世界》。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吴趼人的《新石头记》、陆士谔的《绘图新中国》、毕倚虹的《未来之上海》等作品都对以上海为中心展开的未来城市进行了细节刻画。
展览分为“新都畅想”“交通揽胜”“万国博览”“海上消闲”“市井生活”五个展区及数字修复技术展示区。“我们采取了将小说文本穿插于展览全程,以上海整体城市印象开篇,从交通、文娱等角度逐渐展开,最后回归生活细节的展区规划。”马清源对青年报记者说,各个展区都以取自展览中小说的一句话作为开头,这句话需要能够概括这一展区的主题,同时又能够贯通整个展览,如第一展区“新都畅想”开篇即为“哪里是浦东?四十年前的南京路,也不过这样繁盛”,展区结语部分则选取了“我把这梦记载下来,以为异日之凭证”这句来自陆士谔小说结尾讲述梦醒时分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