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我与进博共成长

从听课人到讲课人,从在校生到“社会人”

命运的齿轮留下光阴的足迹

记者 刘昕璐

本文字数:2931

    严文雯至今保留着那份卷边的手册。     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严文雯与学生交流。 

    被一群00后新生“百度”自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是惊讶、是害羞,但也有那么一点点自豪——这是严文雯的独特经历。今年,她成功留校,成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的新生辅导员。

    从本科到硕士毕业,严文雯四赴进博之约,在“小叶子”界,她堪称“四朝元老”。这些年里,她从共青团员成长为中共党员,从班车“微党课”的聆听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从在校生进化为“社会人”。一年又一年的进博会,见证着她每一步蜕变与成长。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上紧的发条,转动的齿轮

    世界盛会,东方之约。自2018年起,每年10月中下旬,进博会的筹备便进入冲刺阶段。有句话说得好,“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而对于进博人,每年此时便是“上紧发条”的关键时刻。在吹响的冲锋号角声里,大家携手共进,博采众长。

    今年,严文雯研究生毕业,从进博之约的四年历练中华丽转身,成为一名新生辅导员。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只比她小一两岁的同学们,竟通过“百度”挖掘出了她的“小叶子”经历和相关新闻报道。

    原来,今年暑假,学校官微推出了一期介绍2024级研究生新生辅导员的文章,严文雯在给新生的寄语中写道:“研究生生涯将是一段既艰辛又愉悦的旅程,不仅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学术问题,还要接受学习和实践并行的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才能重新认识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探索无限可能。”显然,学生们对与自己同龄的小严老师很感兴趣,他们也用属于Z世代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辅导员。“被同学们‘百度’,还是有点不太好意思的,但这从侧面说明他们对我非常感兴趣,有主动了解我的意愿。”严文雯说。

    在学生们通过“百度”获得的信息里,严文雯才读大二。那时候进博会刚刚举办到第二届,还是一名共青团员的严文雯第一次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叶子”。进博人的奋进和拼搏激励着她,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出色的表现,一年后,她已经成为一名党员发展对象。严文雯用行动书写的“小叶子”故事,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也因此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得以被自己学生发现的足迹。

    互联网给了同学们了解严文雯的契机,当然,这也让他们有机会进一步了解进博会。“有好几名新生向我咨询,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进博会志愿者。”严文雯高兴地说,“我衷心希望,他们也能站上这样的国际大舞台,发挥好‘小叶子’这一上海名片的作用,让青春志愿服务绽放光芒,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讲好进博故事、上海故事和中国故事。”

    热闹的大巴,卷边的手册

    进博记忆里,严文雯最难忘的要属上岗期间班车“微党课”的设计备课经历。

    自第二届进博会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便开创了班车“微党课”品牌活动。通勤班车上,授课声、回答声、掌声和歌声交织,一小时车程化作了薪火相传的学习之旅。这一创新活动,让进博会志愿服务成为生动的思政第二课堂,让党性修养这个“大主题”通过“微党课”深入人心,使党团员青年通过每天党课的学习获得启发、产生共鸣。

    在每天清晨的大巴车上,理想信念是唤醒“小叶子”一天精气神的“养分”。严文雯从听众逐渐成长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讲授者,她接过主创人员的接力棒,负责每日党课的课程设计和内容准备。

    进博会时间紧任务重,如何高效利用时间收集资料、编写课程、创新形式,成为严文雯面临的挑战。好在,志愿者临时党支部团队凝聚力强,工作积极性高。大家利用休息时间头脑风暴,共同确定党课主题和内容。

    策划团队还设计了互动问答环节,让“小叶子”们广泛参与,产生共鸣,达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的目的。别出心裁的互动抢答环节,成为志愿者们每天早晨最为期待的时刻。为获得限定徽章,大家摩拳擦掌,认真聆听。面对一片高举抢答的手,无论是设计者还是参与者,都有着满满的获得感。

    此外,严文雯还有一件宝贝——一本翻到卷边的工作手册。第二届进博会时,严文雯凭借这本“要客嘉宾现场接待工作手册”,顺利完成嘉宾接待任务和服务保障工作。这本工作手册是当时综合接待岗志愿者们人手一份的“宝典”,里面详细记录着每个场馆的平面图、各展位分布图、嘉宾抵离场点位图以及其他配套服务类信息。巡馆踩点、安排接驳车接送点位、设计参观路线图、制作一团一册表……翻阅这本工作手册成了严文雯整个进博会期间最常做的事。

    由于时常一遍遍翻看,渐渐地,整本工作手册卷起了边,熬夜翻阅手册、调整路线更是常有的事。就这样,她用一笔一画、一言一行赤诚奉献,诠释着“小叶子”的志愿服务精神。

    ■寄语

    去大舞台和磨炼场

    展现青春作为

    获得“小叶子”界的“四朝元老”殊荣,严文雯实至名归。四次服务进博会,收获了四张沉甸甸的志愿者证件,如今它们被整齐摆放在书房的抽屉里。每一张证件照,不仅定格了她从青涩走向成熟的青春蜕变,也见证了她从本科生到硕士生的成长轨迹。

    今年6月,严文雯毕业留校任职,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也由此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得益于进博会的服务经历和班车“微党课”的备课经验,严文雯这个职场新人也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类事务性工作,同时也促使她立足本职,更关注05后新同学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风貌。

    在第一次见面的新生专业会上,严文雯就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要自觉把个人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中去,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争做敢想敢为的“四有青年”。能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作贡献、为人民服务,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才能让青春锻造出最美芳华。

    “我一直认为进博‘大舞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实践平台,是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拓展实践育人空间的生动写照,是广大青年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新舞台和磨炼场,在锻炼人实践能力的同时也锤炼人的意志品质,陶冶人的家国情怀。”严文雯说,新时代中国青年是服务高水平开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期待“小叶子”们全情投入、全力以赴,以志愿者工作“越做越优”助力进博会“越办越好”!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我与进博共成长 A08命运的齿轮留下光阴的足迹 记者 刘昕璐2024-10-29 2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