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前夕,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小叶子”们以一部原创情景短剧,生动展现了他们与进博会的深厚情缘和青春风采。这部短剧,不仅再现了志愿者们从犹豫到坚定的心路历程,更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他们与进博会不解之缘的动人故事。这些参加演出的“小叶子”,既是剧中的扮演者,更是进博故事的真实书写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躬身入局,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展现出了那份属于当代青年的热血与担当。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赖炜
情景短剧再现昂扬风采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历年的出征仪式,都有志愿者分享环节,让志愿者们站上讲台,讲述自己与进博会的精彩故事。
今年,“小叶子”们追求创新,决定以情景短剧形式再现身边志愿者真实的故事。负责人丁隽琪表示,生活化情景剧更具吸引力,导演在创排时非常注重细节,“希望给大家带来更‘燃’的感觉”。
舞台剧前后排练了一个多星期。“小叶子”聚在一起研读剧本、琢磨表演、互相配合。学校艺术团的成员则发挥所长,让短剧更富感染力。短剧尾声,观众与演员一起握拳宣誓:“向前进,搏青春;为进博,一起来”时,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大家深受鼓舞。
丁隽琪感慨,短剧成功离不开团队努力。策划者搜集亮点,话剧团撰写剧本,专业老师悉心指导,每一份付出都值得铭记。作为二年级“小叶子”,她在筹备过程中收获友谊与欢乐,更被演员们的经历深深打动。她希望,今年的自己也能带着高昂热情和积累的经验,更好服务于新一届进博会。
从校园剧到进博讲解
这部情景短剧,生动再现了一名“小叶子”从犹豫到坚定的心路历程。剧中主人公黄硕琦的故事,正是她亲身经历的写照。
大一军训时,黄硕琦就报名过进博会志愿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入选。大二时,繁重的课业又让她与招募擦肩而过。两次错失机会,让她对今年能否入选充满焦虑,报名与否也让她犹豫不决。然而,身边同学在进博会的奉献身影,深深吸引着她、打动着她。最终,她还是鼓起勇气报名并如愿以偿。
在和进博会失之交臂的两年里,黄硕琦未停止自我提升的脚步。她加入语艺团,锻炼表达与应变。出征仪式前,她刚结束大师剧《裘劭恒》的演出,饰演正义勇敢的记者康迪。
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她的能力,更让她从大师前辈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我非常钦佩裘劭恒先生,他敢于站在所有人的面前,为大家去争取利益、为群众服务。”黄硕琦感慨道。
即将踏上进博会讲解员岗位的她,正在认真准备讲稿,力求讲好进博故事。这份来自大师剧的感动,将在志愿服务中延续。黄硕琦一直以来对进博会的向往,在这部短剧中得到了回顾,这让她时常有一种“追寻感”,更让她坚定了为进博会贡献力量的决心与信念。
共同站上更大的舞台
除了黄硕琦与丁隽琪,情景短剧中的群演亦与进博会有着不解之缘。他们是讲述者、传播者,角色各有千秋,却都诉说着与进博会的深深情缘与无限向往。
徐然是一名硕士研究生,也是一年级“小叶子”。她满怀责任感与使命感,期待在进博会中大展身手;赵梓萌是一名党员“小叶子”。本科时,她便远赴新疆喀什参与志愿支教。进博会后,她想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喀什的小朋友,在他们心里种下志愿服务的种子;林可乐也是一名研一学生,去年曾在北京国家博物馆进行了为期40天的翻译讲解志愿服务。如今重返志愿服务岗位,她希望能发挥外语专业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青年的形象。
这些鲜活的志愿者形象,穿插于舞台剧中,使情节更加生动饱满。正是这些传承志愿精神、薪火相传的青年,为进博会增添了别样活力。此部情景短剧,恰是新时代青年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真实写照。
据校团委介绍,今年,“小叶子”将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等多岗位发光发热。同时,他们还将连续第四年承担商务部在中国馆专题展的讲解任务。此外,学校还将推出“青春进博 先锋行动”系列,以思政理论实践、理想信念教育,浸润志愿服务,发挥进博大思政育人功能,引领志愿者涵养家国情怀,绽放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