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汽车服务系系主任朱列来到汽车实训大楼,指导学生开展汽车检修。朱列是上海最早期的高职生,3年前入职这所上海首家“以区为主、市区共建、多方参与治理”的新型(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他带的第一届学生今年已经毕业。
就在11月初,李强总理来到这所高职院校考察调研,深入了解了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和未来就业想法,并亲切鼓励他们学好技能知识,提高专业化技能水平。
总理的这次“打卡”,让全校师生备受鼓舞。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朱建柳更是觉得,“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机遇期来了。”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沉浸式教学空间,让学生深度体验职场角色
健康护理实训中心有四层,总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18个专业实训室。一楼是病房,二楼是妇产科儿科,三楼是养老机构,四楼则是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推开每个实训室的大门,里面都是大健康产业的真实场景再现。这里是学生们上实训课、课后训练、参赛、制作微课的场所。
“在沉浸式空间,学生们能快速适应职业技能。和传统的上课方式不同,新型教学会采取很多信息化手段。在‘翻转课堂’我们还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主导如何给病人做健康宣教,通过情景演练自己总结出一套方法论来。针对他们不太懂的地方,老师再有针对性地强化辅导,不完全是理论式教学。”唐静怡介绍说。
在一楼的病床外,还设置了一个逼真还原的护士值班台。在这里,护理专业的同学们会模拟交班,以小组为单元开展病房管理。
毗邻健康护理实训中心的就是“5G+XR”智能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在这里,学生们只要戴上XR眼镜,就能进入一个元宇宙所构建的虚拟与真实相结合的数字化实训环境。
在这个空间里,他们可以自如地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进行拆装,也可以在模拟实际的环境下,对相关部件进行爆炸图分解和预设问题维修,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四楼的宁德时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放置了数台企业捐赠的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车实车,供学生们上课和实训所用。“企业会定期有编外老师来给我们上课,我们的三个专业紧紧围绕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产业集群中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建设上海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智能汽车服务系系主任朱列介绍说。
在智慧商旅系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老师相敏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邮轮实训中心。酒吧实训教室内设咖啡制作与服务、鸡尾酒调制等不同的功能。在咖啡制作区域,学生正在这里学习咖啡制作与服务,了解从咖啡豆的选择、研磨到冲泡和拉花的全过程。在鸡尾酒调制区域,学生们则在展示调制各种创意鸡尾酒。“11月3日,李强总理来我校调研考察,学生向总理展示了‘南湖之梦’创意鸡尾酒作品。”
数字创意系部则有一个总面积多达2697平方米的5G数字创意实训中心,9大实训室共有200个工位。该部与曼恒数字、喜马拉雅科技、BILIBILI、咪咕视讯、北测数字等行业头部企业进行产教融合,开展协同育人。
以赛促教,这里是世赛国赛选手的孵化基地
和本科院校一样,高职院校也有“学霸”,但不以分数论英雄,而是论技能高低。
从实习的肺科医院下班后,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中代表上海队勇夺养老护理赛项金牌的吴梦贤匆匆赶到学校,给几位即将参加第六届长三角养老技能大赛的学弟学妹们讲要点。
来到二楼的实训室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负责人杨玉亭和另一位骨干教师尹蕾正在给三位学生划重点。地上躺了一个假人,课程正好上到如何为宝宝做伤口处理。“如果碰到紧急事件,需要分工明确,实现快速转送,将孩子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同时和家长联系,告知宝宝的情况。”
在四楼的实训室里,记者还看到了刚刚获得国赛护理技能铜奖的选手李怡和顾佳,两人正在为大赛复盘做准备工作。
“以赛促教,把自身所学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的选手,使他们能有更好的成绩,这是我们积极培养学生适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朱列介绍说。
除了专业老师的身份,相敏还有一重身份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餐厅服务项目场地经理。“从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开始,我们学校就是餐厅服务赛项的国家训练基地。在这里,我们培养出数个餐厅服务项目的优秀选手。在今年刚刚结束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又有选手摘得铜牌。”
教学与时俱进,学生就业前景广阔
近几年,南湖职院录取分数线比普通高中高得多,报考人数也急剧攀升。
“可能外界不少人对职业教育还有刻板印象,但实际上,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早已经过了多次迭代。”在谈及课程设置时,数字创意系系主任刘迎春介绍说,“我们的课程设置完全根据社会需求来,比如新的AIGC内容生成技术已加入现有的专业课程。作为虚拟仿真研创中心,我们系部师生已制作完成多个虚拟现实作品项目,同时与学校其他系部合作,制作虚拟现实实训所需教学内容。”
不仅如此,数创系部的智能硬件课程也十分有特色。该系有一个双创发明,是为助动车配备心跳检测芯片感应骑车者是否佩戴头盔,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从而控制助动车的运行,解决骑行安全问题。
“我们系的老师分别来自艺术类和信息类两大类专业。我们希望培养学生具有艺术的审美和科技的思维,从而满足行业对艺术和技术复合人才的需求。”刘迎春介绍说。
该系部专业主任杨冰介绍说,该专业的学生们的课间作业就是为李白烈士故居等红色场馆做虚拟交互场景,“以前参观李白烈士故居只能看实物、影像、文字或者图片展示,但通过虚拟场景建模,一切变得生动起来。比如我们的学生会为李白使用的发报机建三维模型。戴上VR眼镜,参观者就能参与沉浸式互动体验。”
新高职成立后的这三年,刘迎春亲眼见证了学生们就业的多元化。“真的颠覆了我们的传统就业观念。比如我们今年的第一届毕业生,就有学生创立文化传播公司,做直播带货网红的孵化,有去莉莉丝等游戏公司实习的,还有部分学生选择了时下最流行的灵活就业,实现项目化就业。”
为让学生熟悉企业工作流程掌握行业最新技术,该系部还开展了项目制课程,邀请企业工程师授课,这些兼职老师不仅可以传授最新的行业资讯、实战技巧,还能为企业物色好的苗子,直接进入企业实习。
和数创系部一样,智慧商旅系的相敏也感到了学校的专业设施紧紧围绕社会上的岗位需求。“我们开设了葡萄酒品鉴、咖啡厅运营与管理、酒吧服务与管理等课程,对应侍酒师、咖啡师、调酒师等社会缺口较大的岗位,学生的晋升通道和空间更大了。”
作为上海早期的高职毕业生,朱列深深感到了上海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走上了“快车道”。“以前的中高职贯通是中专+高职五年,虽然和五年一贯制都是五年。但后者体现了长学制的优化,更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最贴近民生的人才培养。”
南湖职院院长朱建柳表示:“这次我陪同李强总理就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南湖新型技师学院、上海虹口开放大学‘三位一体’职前职后办学模式、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建设和选手备赛情况、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师证书和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证书开发情况做了专题汇报,总理充分肯定学院办学情况和职前职后发展模式。”
“未来,我们学院将进一步瞄准科技前沿和国际一流,培养更多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精尖缺’技能人才。”朱建柳表示。
[相关新闻]
世赛“阿尔伯特·维达大奖”获奖者:
从选手到老师,将培养更多好苗子
日前,李强总理在调研上海的职业教育时,接见了世赛的获奖选手,其中有两位是获得此次世赛金奖和“阿尔伯特·维达大奖”的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卢俊威和谢辉铉。
在科创学院的实训基地,两位00后青年教师表示,如今,两人的身份从选手变成了真正的老师,已经遴选学生组建队伍,加紧对他们开展培训。
尽管拿到了“金牌中的金牌”,但两位金奖选手的心态很好。谢辉铉认为,中国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我们的压力没那么大。我们也清楚训练非一日之功,需要很长周期的练习。未必一定能带出冠军,但我们会尽力去带教学生,即便不能夺冠,也能让他们学到东西。”
卢俊威则表示,在参赛的过程中能学到这个领域较新的技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打个比方,你在爬山的过程中,不要总想着登顶,而是享受攀爬的过程。如果仅仅奔着荣誉,不会走太远。还是要将热爱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