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准确找到科研的起点,有效推进项目实施,并最终成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博柏利集团于2022年11月与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成立“博柏利梦创基金”,自成立以来,已与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设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今年,博柏利梦创基金开启了与复旦大学的首次合作。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实习生 赵诗雨
公益基金举办大赛
选拔优质“双创”项目
得益于公益基金的支持,这些基地能够孵化众多具有潜力的学生创业项目,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宝贵的实战机会和平台支持。为培养具备新质生产力的青年创新创业精英,复旦大学联合“博柏利梦创基金”共同打造了“博柏利×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基地。该基地致力于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纽带,促进多学科交叉合作,为构建高质量双创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助力学生增长才干、开拓视野。
如何择优挑选扶持项目?今年,复旦大学成功举办了首届“卓越杯”创新创业大赛,比赛覆盖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赛及“人工智能+”专项赛三大领域。其中,“人工智能+”专项赛因其前沿性和实用性而备受瞩目,催生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性强、创意独特的优质项目。这些项目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多个关键领域,解决了诸多实际问题,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经过几轮激烈角逐,大赛共有110个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决赛。为进一步优化“卓越杯”一、二等奖项目,学校特别提供了系统化的辅导和训练,对接了十余场专业的辅导与培训活动,并邀请了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对项目进行深入跟踪评估,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据悉,未来,复旦大学将不断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高质量科技创新项目提供更全面支持。
聚焦AI
探索跨学科融合发展之路
针对热门的AI创业方向,“博柏利×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基地还组织了系列创新创业训练营,AI+科创培训班通过八次课程深入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帮助参与者掌握AI工具生成内容的内在原理和逻辑、了解这些工具在创作过程中带来的深远影响和显著优势。此外,暑期特别安排的AI训练营带领学生探索数据可视化与交互式人工智能的魅力,吸引了超过200名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大学团委广受欢迎的“纵横”与“见微”品牌讲座也在创新创业基地内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基地特别举办了两场博柏利梦创主题系列讲座:“从MOSS到眸思——用AI‘看见’人生更多可能”以及“社科AI指南: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研究新范式”。这两场讲座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围绕AI技术的应用,基地还组织了一系列主题沙龙活动,包括讨论跨学科研究的职业发展路径、分享最新的商业趋势。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AI技术的理解,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热情。
截至目前,“纵横”“见微”博柏利梦创主题系列活动,累计到场超过300人次,覆盖数十个院系。系列活动为拓展学生视野,积累学生创新素养,促进校内外双创力量融合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希望通过聚焦优秀专家和创业者,推动营造校内创新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