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汇聚了众多老字号企业,如今它们正从历史长河中走出来,紧抓新时代机遇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沟通的桥梁。今年,在黄浦区“老字号·新活力”创新创业专项行动推动下,一批老字号企业参加了第18届中国好创意暨“老字号·新国潮”创新设计专项大赛,吴良材、沈大成等老字号企业都从中找到了满意作品,并和年轻设计师进行了签约。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老字号与青年彼此“种草”
建立全新情感链接
“大赛中有不少作品打破了我们固有的品牌认知和思维定势,使我们转换视角看到新生代眼中沈大成可发展的方向。”沈大成市场部经理姚曾莹表示,通过互动,得到了一个能与青年彼此“种草”的好机会,与他们建立一种全新的情感链接。沈大成在大赛中共收到命题有效作品1553件,并与新锐设计师签订了合作协议。“设计需传承品牌的文化感和历史感,但也要降低传统形象的厚重感,增加轻松、活力的元素。”姚曾莹谈及老字号创新需求时还表示,希望作品能满足不同的消费场景需求或具备一定互动性和功能性。
沈大成的糕团为沪上几代人所熟知,糕团IP化正成为这个老字号品牌转型的关键要素,“通过设计独特的IP、包装和品牌故事,能助力我们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并传播更具有故事感和互动性的文化。”姚曾莹认为,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当下,食品不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社交媒介,学生作品中就有几例展示了糕团在社交场合中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例如适合分享的小份装糕团、设计精美的节庆礼盒等。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引入,不仅可以让消费者感知沈大成传统技艺的温度,也能帮助沈大成在未来以更多元的复合型文化走向国际舞台。
据悉,黄浦区“老字号·新活力”创新创业专项行动自2017年首创首发以来,已成为链接探索老字号企业发展需求和激发高校学生新活力的媒介,助力众多企业发展的同时,为青年就业、创业打开了更多通路。目前,共与7家老字号集团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协议,建立3家老字号企业公共创业实训基地,累计发布167项老字号品牌创新需求,组织171场创新创业活动,2万余人次参与其中,产生632个创新方案,促成51个创新合作对接意向。
创新不是好看而已
实用和内心共鸣都兼顾
周晓涵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目前是研究生二年级,她凭借作品“咕趣视界”荣获吴良材赛道一等奖。她的设计灵感从佩戴眼镜的实际需求出发,因自己也戴眼镜,尤其在冬季经常遇到眼镜起雾的烦恼,然而眼镜布却往往容易丢失且不便随身携带。与此同时,她和团队观察到年轻人喜欢在背包上悬挂各种挂件。于是就萌生了创意,将眼镜布与小挂件进行创新融合。他们还进一步紧密结合了潮流趋势,特别设计了一系列与上海文化紧密相关的眼镜装饰配件。
“作为一名00后,我之前对老字号的印象就是老派、传统,但参与老字号品牌的创新设计后,我发现它们其实藏着好多故事和文化,为老字号创新是一件很棒的事!”周晓涵表示,年轻设计师要跨越多个年龄层,不能“拍拍脑袋做品牌”,而要多调研、多观察、多发现问题,确保设计作品既符合品牌调性,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这也是周晓涵第一次在大赛中提交完整作品,“以前我参与的设计比赛大多是视觉导向的,在华理学习期间参与了一些老字号品牌创新项目后锻炼了综合能力。”
吴良材市场部经理陈慷肯定了周晓涵作品的完整性,“她的作品体现了年轻人如今不一味追求美观,更在意功能的叠加。”在这次大赛中,吴良材眼镜在本次大赛中收到命题有效作品2871件,让她印象深刻是本次吸引了不少海外师生参与,其中还签约了一名来自新加坡的青年设计师,“老字号的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这些海外学生相比国内学生,在创作思路和理念上不太会受到市场和老师的影响。”她举例表示,有些海报看着简单,但是将生活化场景和眼镜进行了强关联,“我认为能感动消费者的海报,不在于传统意义上的好看与不好看,而是一种对消费者内心的触动,是否能令人感动。”此外,这些海外学生还利用AI与和视觉传媒进行创意互动。
陈慷介绍,同属一个集团旗下的吴良材眼镜和茂昌眼镜在2021年底开启了老字号焕新项目,作为集团老字号创新的试点品牌。她表示,“创新并不是一味创造新东西,而是在品牌文化的传承沉淀的基础上,再进行一部分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