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吴斯琦 奚桐
本报讯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第七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中,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沪滇同行-LED补光技术焕发橡胶林生机,万亩林下中草药推广与示范》名列其中。这一项目的落地,让西双版纳的一片橡胶林从贫瘠到焕发新生机。
橡胶林作为我国四大天然战略资源之一,在云南和海南地区建设面积已经达到1667.6万亩。随着近年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西双版纳橡胶林下是大片被树冠遮蔽、被硫磺污染的土地,林下的作物几乎无法生长。如何让橡胶林下生“金”,进一步推动国家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建设,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提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理学院邹军教授团队开启长达五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这片胶林下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要绿色、要生动、要环保。”邹军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出发,带领团队大胆进行橡胶林下补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为发展橡胶林下种植提供了一份大有可为的答案。
采集搭建数据库、数据处理、实验验证……无数次跨越沪滇两地,2000多公里竟成为“最近的距离”,团队在突破一个个难题后,最终构建出“橡胶林下生态系统”和“林下种植示范田”新生态系统。
现在,这些补光灯成为了这片土地的守护神。白天,LED灯是植物的“专属太阳”,提供着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夜晚,它们则变身为“稻草人”,利用蚊虫的趋光性,诱捕害虫。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林下物种多样性,还恢复了土壤的肥力,提高了橡胶的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还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云南药物植物研究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以及西双版纳绿色食品及乡村产业发展中心联合成立了“一带一路”南药工程中心上海育种扩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