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游走

湖光书香,生活栖居

在滴水湖畔俯寻诗意,仰望湖光

文/记者 陈泳均 图/受访者提供

本文字数:2372

    朵云书院外景。

    朵云书院内景。

    滴水·湖光开展节日活动。

    【文/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图/受访者提供】

    [编者按]

    20多年前的一片滩涂上,建起了一座滨海现代新城。临港这座年轻人的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都市空间?如今,人们得以在临港发展的时光之旅中穿梭,漫步滴水湖畔,在湖光“书”色间寻觅隐秘的原野,在咖啡暖香中探索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响;信步临港中心,在科技智慧图书馆体验一次“上天下海”的独特阅读,在临港演艺中心感受科学知识和学术前沿观点的流动交互,抑或沉浸在缤纷多彩的文艺活动中;徐行临港西岛,仰望在建中的“双子明珠”拔地而起与湖光水色、城市光景融合,目遇一个个或热烈讨论、或皱眉苦思、或凝神操作的年轻身影……这里汇聚着一批批青年,他们纷至沓来,参与临港的建设交流,共同书写着充满朝气与希望的临港新城篇章。

    滴水湖畔,不仅有热火朝天的建设项目和未来感满满的地标建筑,更有承载临港日常点滴、温暖生活片段的建筑空间。临港的年轻人驻足于此,向外探索视野边界,向内深耕精神原乡。在朵云书院,人们于浩渺书海间,抬头仰望湖光潋滟,背靠书“山”开启沉浸式阅读之旅;在滴水·湖光,在氤氲的咖啡暖香中,探寻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相联。透过这些生活气息浓郁的建筑,可以感受到年轻人对滴水湖的一条条情感纽带。

    朵云书院

    潋滟湖光与浩渺书海的联结

    透过20米高的落地窗,低头看书,抬头看湖,成为临港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家位于临港的朵云书院巧妙地运用湖景优势,结合内部设计,让每一个走进它的人都惊叹不已。5200平方米的书店内,书架层层叠叠、一路向上展开,三层楼高的书墙庄严震撼,“书山”盛景依次排开,给人以“学海无涯”的既视感。

    周末的书院,恰似一座知识的灯塔,吸引着各路求知者汇聚于此。走进书店,有埋首书卷,为考研奋笔疾书的莘莘学子;有陪伴孩童,悉心引导阅读的年轻父母;还有沉浸阅读,寻找生活真谛的年轻人。在柔和灯光下,耳边是翻动书页声,眼前是诗和远方。一位在临港工作四年的章小姐告诉记者:“周末的阅读时光,是我一周的治愈时刻。在这里,我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技能和自身竞争力,还能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通过阅读给自己答疑解惑,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点一杯咖啡,选一本书籍,戴上耳机,年轻人在文化空间,与自己对话。

    看似安静的阅读公共空间,暗藏一种灵动的互动感。“这里的阅读氛围很好,开阔的视野给人一种宁静的力量,大家都在阅读和学习,专业的氛围可以培养孩子静心的能力。”在临港成家立业的黄先生和妻子很惊奇地发现,平时常常想要玩电子产品通常坐不住的女儿,一来到书店就开启“乖巧模式”,安静地选一本自己喜欢的读物,认真地逐字逐句阅读,常常一看书就忘了时间。一位定居在临港的画家告诉记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曾在书店看到一个小孩在画画,画笔的颜色不仅留在了纸上,也沾到了手上。这个场景很生动很有生命感,给了我很多创作灵感。”

    滴水·湖光

    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响

    滴水湖畔的书店,给年轻人透过书籍看世界的空间。滴水湖畔的滴水·湖光建筑作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则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和现代化设施,展现了“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的独特魅力。这座由中共一大纪念馆和临港投控集团共同打造的党群服务站,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滴水湖畔,其独特的全钢结构玻璃房设计,不仅彰显了现代建筑的魅力,更成为了临港新片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里,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激发着年轻人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因为玻璃房的设计,这里每时每刻的光线变化,都是一种时光的馈赠。对于临港高校的大学生而言,滴水·湖光是他们“爱国跑”的打卡点,他们在这里挥洒过青春的汗水。谈及这座玻璃房设计建筑,在临港高校上大三的许同学说:“这不仅是个非常出片的打卡地,也是我们参加活动,了解和感受临港的公共空间。因为我学计算机专业,我对滴水·湖光的XR直播间印象特别深刻,直播间利用先进的XR元宇宙技术,打造了一个虚拟环境。”

    滴水·湖光不仅是临港新片区的一张名片,更是这座城市年轻精神的缩影。对于来临港旅游和参观的市民和游客,滴水·湖光是他们的湖畔“展示馆”,他们在这里了解临港新片区的发展规划政策。对于临港市民而言,滴水·湖光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好去处,可以参加一系列特色活动。汪小姐是新临港人,通过滴水·湖光举办的多样化活动,她对临港的归属感逐渐加深,并对建设临港这座“未来之城”充满信心和热情。“在讲解活动中,我聆听了临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从最初的临港(芦潮港)地区历史文化,到现今南汇新城开发建设情况以及临港新片区远景规划,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临港、感受临港。我参加了扫码注册送免费电子阅读卡的活动,还参加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在滴水·湖光党群服务站举办的健康讲座。”

    “一滴来自天上的水滴,落入大海,泛起层层涟漪,水滴落入处形成湖面……”滴水湖的故事常常从这个美丽的创思开始。湖畔建筑恰似涟漪扩散,汇聚青春力量,一步步形成吸引年轻人的集聚效用。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游走 A06湖光书香,生活栖居 文/记者 陈泳均 图/受访者提供2024-12-22 2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