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之间,从曾经被大学的台词老师戏称是班里的“木头”,到如今在《曾经如是》《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等多部戏剧中挑起主角,与金士杰、郑佩佩、刘雪华、郝蕾、樊光耀、倪妮等表演前辈同台过招。对青年戏剧演员窦进来说,走出校门开始,这9年充满了幸运,但是真正配得起这份幸运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吃”下每一个角色。机会来临时,接得住招,保持不断向前的信念感。本期“Z世代文化报告”对话青年演员窦进,听听“一位戏剧演员的自我修养”,一起复盘2024,展望2025。
青年报记者 冷梅
与上剧场结缘,一步步历练成长
“我算是一步一个脚印这样走过来的,从最初可能只有一句话台词的角色,到后面每隔一段时间,赖老师看着我们成长,每吃下一个角色,沉淀了一阵子,他就会给到你一个新的角色。每一次都是新的挑战,但吃下了它就变成了机遇。”
青年报:你的剧场经验从零开始,当初怎么会和上剧场结缘?
窦进:2015年,上剧场落成,那一年我刚毕业,和同学一起坐高铁从南京来上剧场面试,很幸运,能成为赖声川老师的第一批签约演员。
青年报:表演的起点就是和戏剧大师展开合作,是不是成长的速度更快一些?
窦进:我第一次登台是在2015年12月上剧场的开幕大戏《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我在剧中饰演的角色是“搬沙子的人”,只有一句台词。但这是我人生节点上非常重大的一次机会,在毕业之际就能得到一位非常知名且有实力的导演青睐,在他手底下学习表演。这样的起点当然是高的,成长的速度也很快。
青年报:整个历练的过程,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窦进:对我来说,角色的最大挑战其实是在2019年,那时我第一次接到一个大主角,话剧《曾经如是》里的说书人JJ这个角色,她的台词非常长,当时所有人都下场了,只有一束光在黑暗中打到我身上。我要一个人在台上说大段独白,我心里感到非常孤独,一度站在黑暗中有一种恐惧感。
这部戏是时长6个小时的大戏,剧中又是和郝蕾老师这样非常优秀且有实力的演员合作,我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这部戏让我印象深刻。当我把这个角色拿下来之后,我演戏的体量就被撑开了。之后就接到了《暗恋桃花源》云之凡、《宝岛一村》冷如云、《如梦之梦》顾香兰、《幺幺洞捌》舒彤等一系列主角。我很感恩赖老师愿意相信我,把那些很重要的角色交给我去完成。
最难忘的角色,也是最生动的一课
“在那一场戏中,站在舞台上,我突然发现自己可以不在乎技能技巧。那一刻,我知道跟她告别之后,可能一辈子不见,我心中有万般无奈和悲伤绝望,以及那么一丝希望奔涌而出。”
青年报:在近年来的舞台作品中,你个人最喜欢哪一部戏里的角色,原因为何?
窦进:顾香兰是所有戏当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在《如梦之梦》中她是由三个演员组合完成的一个角色。三位演员要去观察对方,找到三个人之间的一个连接。我们三个人几乎不同台,不同时间段,一起饰演顾香兰的不同年龄段。有一条隐隐的连接线放在我们心中,这样才有可能让观众相信三个演员所诠释的是同一个人。
顾香兰,对我表演生涯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本身是一个悟性比较差的学生,我经常说自己从零开始,在赖老师手底下慢慢成长。上大学时,我怎么也学不明白表演,被台词老师戏称是班里的“木头”。可能因为生活一直都比较单一,所以我很难立刻与角色共情。但我又很幸运,被赖老师挑到了上剧场,所以硬着头皮也要上。
于是,我的表演就是在实战当中积累经验,通过一场一场演出去成长。同龄人演得比我好,我就去看人家怎么演,他为什么可以演得这么好。从模仿开始,再到分析他们的心理动机,舞台上角色的心理动机,他的一条行动线是为什么?一点一滴去磨炼演技。这9年当中,我非常努力去做准确表达情感的功课。
拿到“顾香兰”这个角色,也非常巧合。当时这个角色的第一人选身体不适,我临危受命。那时距离演出只剩半个月时间了。我记得就在总监室,赖老师和我说:“希望你来演顾香兰。”我说:“老师,您是认真的吗?”赖老师说:“你不要害怕,你已经长大了。”
那一刻,我眼泪都要下来了。我没想到,老师这些年一直关注着我的成长和变化。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不是那种恶意的质疑,而是一种担心,担心我能不能行,这么大一个角色,这么重要的一个IP,我能不能撑得住?但我那时没有太在意,一心就想着赶快把这个角色拿下,至少60分我要拿到,我要对得起观众,我要对得起老师对我的信任。
话剧舞台,表演的技能技巧非常重要。演员可以通过技巧去弥补情感状态的缺失。这些年里,我经常在用技能技巧去演戏。但作为“顾兰香”站在舞台上时,我突然发现自己放下了技能技巧。当时,我看着剧中“妈妈”十里红,我知道跟她告别之后,可能一辈子不见。于是,站在舞台上,我心中有万般无奈和悲伤、绝望,以及那么一丝希望奔涌而出。
在学习表演中,学会接受爱
“我觉得表演一定程度上救了我的命。为了演好戏,我开始改变,慢慢去接受爱;才发现周围都是爱,充满了温暖,我要把这些爱呈现在舞台上。”
青年报:主演《如梦之梦》这样的超体量大戏,有哪些表演方面和人生方面的感悟?
窦进:我觉得表演一定程度上救了我的命。我其实很容易内耗,比较内向,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小的时候,感觉大家可能不太喜欢我,我就想着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去爱大家,也不去爱这个世界。这样很酷!学了表演以后,我才发现,这是我性格当中很大的问题。因为如果心中没有爱,就无法与角色共情,更没办法把人物的情感能量传递给观众。为了演好戏,我开始改变,慢慢去接受爱;才发现周围都是爱,充满了温暖,我要把这些爱呈现在舞台上。
青年报:逐渐在舞台上挑起大梁,如何看待成长?
窦进:这些年我很努力,不光在舞台上,也在我的生活当中。我列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清单,去改变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提升演技。这个计划从形体到台词,包括学乐器、健身、减重,也包括戴牙套矫正牙齿,这些努力让我对自己有了信心。
青年报:作为赖老师手把手带大的上剧院成员,你从赖老师和丁乃竺老师身上学到了哪些?
窦进:赖老师和丁姐都是非常温暖有力量的人,只要待在他们身边,就能感受到稳定的能量。我从赖老师身上学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演员也要顾及整个戏剧的大节奏。创作中赖老师通常在全局可以把控之下,会给予演员充分的创作空间。演员可以自己尽情地设计自己的表演节奏,只要不影响整部剧的大节奏。从中,我学到不但要关注自己角色的小节奏,也要关注整部戏的大节奏。
青年报:作为Z世代的文艺工作者,如何去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窦进:首先我觉得Z世代的文艺工作者们非常有热情,他们对文化的多元性、包容度很高,很容易去理解和接纳。戏剧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地去发扬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我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好的舞台形式,好的舞台作品出现,有更多的舞台创作者,年轻的Z世代进入戏剧行业,这本身就是在发扬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点值得期待,也让我很兴奋。
青年报:能不能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2024年?
窦进:今年是我激情的、亢奋的,不断往前冲的一年,因为今年我演了很多新角色。新的事情,新的角色,新的挑战,我都很喜欢。站在2024年年末,我给自己的寄语以及对明年的期许就是要沉淀,在不断地往前冲的过程中思考,让自己的肩膀能落下更多爱与责任,让自己变得有质感,不要轻飘飘地往前冲,能够更有实力地往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