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人工智能+”行动推进大会暨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基地在徐汇启用。会上,徐汇区推进“人工智能+”十大行动正式发布。当天会上还发布了“模塑申城”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便捷、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为体系化谋划“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高地”的“施工图”,未来,徐汇将以“人工智能+”十大行动为抓手,以全区合力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高地。
据悉,这十大行动包括模型能力跃升、创新策源突破、场景应用牵引、孵育范式升级、产业集群倍增、空间布局优化、资本矩阵扩容、未来人才汇聚、产业生态赋能和国际开放链接。
以模型能力跃升行动为例,徐汇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模型开源生态,推动核心算法技术突破,加强前沿算法与模型领域研究。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算力开发和测试平台,强化算力运营与资源统筹,构建多层次算力支撑体系,加大算力补贴支持力度。构建战略语料矩阵和打造高质量行业语料库,推进公共数据分批次开放。建设虚实融合超大型实训场,率先赋能具身智能、自动驾驶等大模型实训。
又如根据场景应用牵引行动,徐汇将围绕制造、医疗、教育、金融、文旅和城市治理等领域,在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基地建设基础上,打造一批高价值应用场景,建设一批市级赋能和应用示范基地。孵化C端超级应用开拓人工智能时代流量新入口,培育智能终端产品塑造未来科技生活新趋势。
会上,“模塑申城”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便捷、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运营基地在会上宣布启用,同时向全球启动人工智能主题展览、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培训、金砖国家产业生态智库网络与开放课题三大核心项目征集和招募。
当天,模速空间入驻企业代表宣读徐汇区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高地合作倡议,这一倡议旨在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徐汇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徐汇区抓住通用人工智能的变革趋势和产业风口,市区联合打造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揭牌一周年以来,徐汇区以模速空间为核心,紧紧围绕市委“打造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和产业生态形成的试验田、孵化器”相关要求,全力抓好布局深化、服务强化、生态优化,产业生态集聚区升级“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先导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科创产业“核爆点”实践。
模速空间先后落地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运营基地、上海创智学院等一批国家战略平台,引进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重点大模型企业机构,成功创建上海市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先导区。徐汇人工智能企业已集聚千家,产值近千亿元。模速空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科创产业“核爆点”的实践4次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随着产业集聚初步成型,模速空间吸引近百家大模型初创企业入驻,带动徐汇全区200余家大模型企业加速集聚,该区共有34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占全市近60%。孵育服务提质升级,模速空间推进“专班式”“保姆式”服务,市区联合推动算力调度、开放数据、金融服务、综合服务、人才服务等全要素功能平台辐射能力升级。徐汇区发布上海首个大模型专项政策,算力补贴市区合作联动、备案奖励创全市之先,各项政策累计惠及企业百余家次。垂类应用纵深推进,发挥徐汇作为中心城区的场景资源优势,在医疗、教育、城市治理等“大模型+”领域率先领跑。行业生态持续完善,先后承办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2024WAIC云帆奖暨人工智能青年先锋论坛、中国具身智能大会等重磅活动,模速空间加快品牌矩阵建设,举办各类活动超200场。
未来徐汇将打造为最具创新力的人工智能科创策源地、最具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地、最具引领力的人工智能生态承载地、最具赋能力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地、最具开放力的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地,谱写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