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科创

人工智能助力健康中国

首个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中心成立

记者 顾金华

本文字数:2612

    新年伊始,“人工智能+医疗”率先在上海徐汇亮出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系列成果。

    昨天,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实验室)举办发布会,在会上成立了国内首个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中心、上海市医疗大模型协同创新与应用联盟,并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语料库、“浦医智捷”医疗大模型及首批大模型医疗示范应用项目等相关成果。在书生大模型强大的通用性能基础上,上海AI实验室积极与医疗、产业机构携手,共同探索智慧医疗的全新落地形式,以人工智能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12所医疗机构成为中心首批验证单位

    上海市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中心为国内首个面向医疗大模型应用评测和验证的平台,由上海AI实验室牵头打造,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等12所医疗机构成为中心首批验证单位。

    当前,医疗大模型正被探索应用于疾病预测、辅助诊断、个性化治疗、药物发现等各细分领域,但与此同时,医疗大模型面临准确度、可解释性、数据隐私、医学伦理等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落地应用,上海市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成立,平台同时上线发布。得益于实验室在全球首个医疗基础模型群“浦医”、医疗大模型评测体系“MedBench”等研究的长期技术积累,中心支持开展包括资质核对、基模审查、安全性审查、医疗场景评价、产品伦理审查和应用落地跟踪的医疗大模型评测全链条工作,通过全流程审核机制和专业的场景验证设计,对医疗大模型应用进行真实的检测评价。

    未来,该中心将用于评测上海医疗系统中人工智能应用的各类场景,保障服务安全、合规、高效,为医疗健康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未来,实验室将继续与各方携手,基于书生大模型强大的通用性能,深化医疗专用模型的纵深能力,共同探索智慧医疗的全新落地形式。”上海AI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教授表示。

    打造能用、好用、乐于用的“智能助手”

    基于书生大模型强大的通用基座能力,多家医疗机构及医疗科技公司打造的垂类模型已应用于临床诊断、医学教研、康复疏导等多个医疗领域。当“书生”和“问诊”相结合,向善的AI同样也精湛。

    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上海AI实验室联合多家医院及产业机构,共同发布医疗领域垂类大模型“浦医智捷”及首批医疗示范应用,切实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中,“浦医智捷”医疗大模型由上海AI实验室联合医利捷(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利捷”)共同发布。浦医智捷以书生大模型为基座,通过约30TB高质量医疗语料训练而成,覆盖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医学教学科研等多种能力。并提供不同参数版本,可供用户根据场景类别和应用领域进行选择。

    同时,当前高质量医疗语料成为医疗大模型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瞄准模型多样化训练需求,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共同发布了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语料库(中医药)1.0版和(健康管理)1.0版,通过构建高质量语料、创新语料工具链服务及分发模式,为中医药及健康管理领域医疗大模型的训练优化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及管理各个环节

    首批医疗示范应用则囊括了疾病筛查与管理、临床诊疗辅助、智能科研辅助、智能教学辅助以及智慧管理等多个方向,全面覆盖了诊前、诊中、诊后及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医疗健康的智能化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具体为:

    智慧医疗管理大屏系统:由实验室与医利捷合作,率先在徐汇区卫健委管理的大屏开展服务,通过与大模型的交互,可以方便地获取政策信息、计算指标并与进行问询互动,将管理变得更加便捷。

    儿童常见眼病筛查与管理系统:由实验室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及医利捷打造,仅靠一张眼部正面照片就能开展全方位的儿童常见眼部疾病筛查,为基层义诊提供技术支持;

    肺部结节与早期肺癌诊疗服务平台:由实验室与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同济大学合作,采用胸部CT照片生成“数字肺”,并可通过大模型生成智能化报告;

    “杏林智研”临床研究大模型及XScholar科研助手:在临床研究和教学方面,实验室联合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杏林智研”临床研究大模型及科研助手产品,可用于论文精读等场景,助力高质量临床试验创新转化;

    医学生临床思维训练系统:由实验室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开发,在医学生问诊技能教学中采用基于虚拟标准化病人(VSP)的病史采集思维训练系统教学模式,并且通过大模型模拟考官评价问诊能力和待提升方向,能够显著提高医学生的问诊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闻大翔表示,垂直化、专业化、场景化、细分化的赋能将成为人工智能在医疗场景中应用和发展的主旋律。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中心将提供平台,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管理体系,实现对医疗大模型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验证和优化,提高医疗大模型的通用性和可复制性,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具备高度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科创 A04人工智能助力健康中国 记者 顾金华2025-01-04 2 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