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市定日县地震过后,在日喀则市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刘飘忙着搬运物资。白天在红十字会,晚上到大型仓库,这位毕业于上海政法学院的26岁小伙儿争分夺秒,要把那些珍贵的物资搬上送往灾区的车去。从前天下午忙到昨天早晨,他5点多才合眼,统共只睡了四个小时,就又起床待命。
2023年8月,刘飘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来到日喀则市,如今在中共日喀则市委办公室服务已有一年半。市里灾情轻微,但远隔上百公里的震中地点并非如此。震后,日喀则市立刻组织青年突击队,前去红十字会搬运御寒物资,而刘飘也是其中一员。“在红十字会,我们是把物资从二楼搬到一楼,15个志愿者,一天下来搬运了大概16吨的物资。”
“入夜会非常冷,如果御寒物资不能及时送到,即使人救出来,也会被冻得受不了。”刘飘解释。因此,棉被、帐篷、食品这些必需品,在此时就尤为关键。
虽然前晚从红十字会回来已是深夜,吃了点饭,刘飘又继续去另一个大型仓库搬运物资。物资堆得像小山那样高,一捆捆堆在一起,虽有叉车帮忙,但人也得上阵。“到了后半夜,基本都是人力来装。”他说。
他告诉记者,物资一般分成被子或者帐篷,十床被子装一袋,很重。帐篷更重,因为有铁架子,一个就要50公斤,一般需要两三个人一起来抬。而他从深夜10点一直奋斗到昨天早晨5点,连夜搬运物资七个小时,疲累程度可以想象。“灾区群众对物资需求相当急切,我们得咬咬牙坚持。”刘飘坦言道。
青年报见习记者 林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