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规模进入新阶段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市经济规模进入了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4.2%。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认定60家和30家,累计分别达到1016家和591家。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3650万亿元、增长8.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万元、增长4.1%左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5%。新增公园141座,累计达到973座。
■奋力落实“五个中心”建设重要使命
开工建设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6个。
持牌金融机构增加到1782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落地。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成功举办,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800.1亿美元、增长2%。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总体方案获批实施、功能性项目开工建设。
罗泾港区改造一期建成投运。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150.6万标准箱、连续15年排名世界第一。
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
■浦东引领区加快打造,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持续深化
新增各类总部机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80家、16家,累计分别达到1522家、103家。浦东新区法规、管理措施分别新增4部、10部,累计分别达到22部、31部。
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80条”基本完成。
临港新片区新一轮市级支持政策制定实施,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扩区区域封关验收,全国首创制度性创新案例新增22个,累计达到70个。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合作深入推进
沪苏湖高铁建成运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推出18项制度创新成果,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正式投用。
■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
举办第五届“五五购物节”、“首发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季、首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国际精品消费月、上海旅游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全市外卡POS机新增5.4万台,累计达到9万台。
建成机场联络线、17号线西延伸共67公里轨道交通线,全市线路总长近900公里,北横通道东段、银都路越江隧道等重要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松江枢纽建成投用。
■城市更新加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深化
提速推进城中村改造,新启动21个改造项目,是计划任务的2.1倍。
14座苏州河桥梁景观灯光提升改造。
完成134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建成102个“美丽街区”。
■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站7万个。
新能源汽车新上牌26.5万辆。 世博文化公园南区开园,新建绿道230公里,累计近2000公里,849座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占全市公园总数的87.3%。新增森林3.1万亩。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成为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增养老床位4385张,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3210张,建成社区长者食堂39个。
新增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5155个、社区托育托额9034个,开设小学生爱心寒暑托班928个。
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7.2万套(间),筹措供应“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3万张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62.2万人,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全国领先。
上海博物馆东馆开放运营,上海工业博物馆正式开工。
■营商环境改革纵深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优化营商环境7.0版150项改革举措全面完成。实施减轻企业负担“20条”等政策,全年新增减负超过1160亿元。
多语种上海国际服务门户上线运行。专用信用报告、企业信息变更等“一件事”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