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

难忘上海之旅 情牵定日灾区

一场爱与希望的传递

实习生 张振宇 记者 陈泳均

本文字数:3676

    南蓓茹和扎西顿珠与孩子们在迪士尼合照。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就快到了。”

    一个月前,日喀则定日县第二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扎西顿珠带着10名第一次出远门的藏族孩子登上前往上海的火车时,看着孩子们对大城市的期待,他满眼宠爱地对孩子们说出了这句话。1月17日,当时负责接待这批孩子的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嘉公益项目志愿者南蓓茹在登上前往地震灾区的航班时,也满脸焦急地对自己说了这句话。一场地震,让完全相同的一句话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含义。

    “为什么我们当时不让孩子们在上海多待几天呢?”南蓓茹得知日喀则地震后曾一度很自责,直到前往灾区,得知这10名孩子安然无恙,此时她才终于缓了口气。但她能做的,也仅仅是缓口气罢了,因为接下来她就顶着高反投入灾区的志愿服务中。

    青年报实习生 张振宇 记者 陈泳均

    一个月前的幸福

    出发,去上海!

    2024年12月20日,定日县第二初级中学初一和初二年级的10名孩子坐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从日喀则到上海,他们需要耗费三天,三天后他们即将开启期待已久的上海之旅。

    对于这里的大多数孩子来说,旅行并不是说走就走那么简单。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从未出过远门,想要去上海,他们得先经过层层筛选。“由于我们只有10个名额,平均到每个班的话,可能连一个人都没有。所以我们会让每个班的班主任先推荐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最后再由年级进行筛选。”扎西顿珠说道。

    3天后,带着对心目中大城市的期待和向往,10名孩子终于抵达了上海。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孩子们这几天的精神状态,“兴奋”这个词可能再合适不过了。

    从登上火车的那一刻开始,就有孩子激动到睡不着觉,南蓓茹知道这一情况后,有些无奈地和他们解释道:“这次的重头戏是迪士尼,你们这样后面会没有精力的。”可能她自己也明白,十几岁的孩子哪会听得进去这些话呢?看着车上激动不已的孩子们,扎西顿珠满眼宠爱地“劝”道:“就快到了,大家安心休息一下准备后面的行程。”

    和大部分游客一样,来到上海之后,他们“打卡”了许多景点。

    在上海中心一家离地239米的书店中,他们望着窗外此起彼伏的高楼大厦,除了感受到震撼和壮观之外,不少孩子也暗自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考个好的大学。如果可以的话,这所学校最好是上海的。在书店,孩子们买了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籍,扎西顿珠发现,他们买的大多还是科幻小说和文学书籍。“愿意看书就是好事,总比玩手机强。”扎西顿珠略感欣慰地说道。

    在迪士尼乐园,男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游玩过山车等刺激的项目,“就是那些我都不敢玩的项目。”南蓓茹笑着说道。在这几天的时间中,除了南蓓茹和上海宋基会嘉公益其他志愿者的陪同外,南蓓茹的女儿也担任起了“小导游”的职务,她甚至还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礼物。礼物是什么呢?南蓓茹自己都不知道,她只知道女儿很喜欢和藏族孩子们一起玩。“很多时候,我在那边做公益,我女儿就在旁边和藏族小朋友一起玩,有几次扎西书记还和我说,这些藏族孩子本来话不多的,但是和我女儿就有说不完的话。”

    几天后,看着孩子们坐上火车返程时,南蓓茹松了一口气,她对着同事说:“我们过年前可以轻松一点了。”连她自己都没想到,接下来的一个月,自己不仅不会轻松,强度反而更大了。

    猝不及防的地震

    强忍悲伤,投身赈灾

    1月7日9时5分,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南蓓茹看见新闻时,整个人都蒙了。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孩子们多待几天呢?这样他们就不会遭遇地震了。”自责和难过还有一些说不出的心情交织在南蓓茹的心头。但她没有时间沉浸在这些情绪中,调配物资、联系物流、前往灾区等一系列工作才是当务之急。

    2500多箱饼干,3500多公斤糌粑,38箱鞋子,61箱卫生巾,672个保温杯,720套儿童餐具,婴儿睡袋、包被、隔尿垫共129套,13箱儿童服饰……这些物资都是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组织旗下各专项基金和爱心企业联合南蓓茹带领的嘉公益争分夺秒紧急筹集来的。

    1月17日,南蓓茹登上了前往日喀则的航班。“就快到了。”南蓓茹满脸焦急地对自己说了这句话。到了之后,她得知之前去上海的10名孩子都无大碍,稍微松了口气。但当她真的踏上这片土地时,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她有些震惊。

    “我的妹妹去世了,她只有五岁。”只有初二的扎西次桑(化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在他的身边,是他另外两个妹妹在争先恐后地吃着基金会发的饼干,她们大概两三岁了,从她们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地震的影子。

    “灾区的现状就是这样,小孩子依旧在打打闹闹,但是稍微懂事一点的孩子,他们没有哭闹,没有歇斯底里地抱怨命运的不公,他们都在默默地承受这一切。”南蓓茹几乎哽咽地说道。

    在一顶帐篷中,阿妈看见南蓓茹来了,急忙清理出了一块地方,请她坐下,倒了杯酥油茶递到她手上。“校长之前和我说过,喝酥油茶可以缓解高反。”看着一边插着管子吸氧,一边还在工作的南蓓茹,阿妈实在是不忍心。她只能尽自己所能地拿出帐篷中最宝贵的东西,来招待这位来帮助日喀则的人。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灾区的期间,南蓓茹每天都被工作充斥着。1月17日,记者第一次和她进行视频沟通时,她还在插着管子吸氧。即便如此,没说几句话,她又开始大口喘气。三分钟后,她便匆匆挂断了电话,开始投入工作之中。1月19日,南蓓茹已经回到上海,但她还是十分担忧:“我留在灾区,他们还得照顾我,这样反而会耽误救灾的进度。但我回来之后,脑海中又时常在想,自己是不是哪里没做好,是不是应该去这个小孩家再看看。”

    救灾的人们

    埋下种子,传递志愿精神

    1月8日,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厅长洪力在日喀则市定日县“1·07”地震受灾救援工作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震后救援搜救工作已转为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对于志愿者们来说,无论是救灾的过程还是灾后重建的过程都需要他们“沉”下去,找到一个又一个不被人关注的角落。

    在筹集物资期间,南蓓茹就考虑到了女性可能会需要卫生巾等必需品。而这也是很多时候,其他灾区的救援现场会忽视的物资之一。“之所以能考虑到卫生巾的问题,是因为我们之前就做过这方面的公益活动,我们知道当地缺什么。”南蓓茹解释道。

    近日,日喀则已经进入了灾后重建的阶段。社会各界已经给予灾区许多物质方面的支持。对南蓓茹来说,救助还远没结束。下一步,她计划带领志愿者们持续性地对孩子们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她计划着,未来可以请更多孩子们来上海看看,去迪士尼转转,多买点书多开开眼界。

    对于像南蓓茹这样的志愿者来说,他们的工作不仅是帮助别人,更是埋下一颗让社会变得更有爱的种子。让种子不断生根、发芽,这个过程中,也不断会有新的志愿者加入进来。

    这次日喀则地震,南蓓茹还遇见了一位特殊的“志愿者”——盲校中的视障学生旦增。在得知南蓓茹积极为地震筹集物资时,旦增也想做点什么。于是他给南蓓茹发去消息:“姐,看到你们在为定日筹集物资,如果在日喀则市区有啥需要我做的工作就和我联系。”短短的几个字,却让南蓓茹激动万分:“他自己都看不见,但是他却想着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我们做志愿活动希望看见的,我们做志愿活动的初衷就是希望促进社会的良性循环。”

    对于扎西顿珠来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看见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回到校园,就和地震前一样,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打闹、嬉戏。“开学了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恢复正常了,对吧?”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焦点 A03难忘上海之旅 情牵定日灾区 实习生 张振宇 记者 陈泳均2025-01-21 2 2025年01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