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经成为中国音乐剧毋庸置疑的“第一城”,被誉为中国音乐剧“桥头堡”的上海文化广场近日交出的2024年成绩单,是其最好的佐证。青年报记者获悉,文化广场2024年共举办57台334场在地演出,场次、票房均创历年新高,观众达41.3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44%,其中197场音乐剧演出,占全年主剧场演出体量的68%,表现相当耀眼。
青年报记者 陈宏
助力上海成为世界音乐剧主场
1月18日下午,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迎来了在文化广场的第100场演出。开场前,大堂人头攒动。大堂东西两侧的柜台上,联名笔记本、帆布包、冰箱贴等衍生品吸引人群驻足挑选,并成为观众眼中极具话题性的“社交货币”。衣帽间处,一列长队静静排开等待寄存行李——队伍中的成员皆是拖着行李箱远道而来的外地观众。“在上海可以看到任何想看的演出。”跨城前来的观众感叹。
文化广场的音乐剧有着强烈的多样性特征。自2011年改建开业以来,在海外剧方面,除了英语版,文化广场一直致力于引进与推介欧洲非英语经典音乐剧来华首演首秀,并凭借优质作品的魅力和团队的专业推广能力,让法语和德语音乐剧在上海积累了大批拥趸,也拓宽了音乐剧在上海的多元审美。2024年文化广场全年演出中,奥地利VBW公司将全新制作的《伊丽莎白》和《蝴蝶梦》音乐剧版音乐会的世界首演放在文化广场;来自德国富森的《路德维希二世:国王归来》的上海站演出作为该作品问世以来首次国际巡演的唯一一站,与上海本土65人大型管弦乐团合作无间。谢幕时,观众席齐声高歌主题曲《冷星》,让台上的演员激动不已。同时,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摇滚莫扎特》及《音乐剧明星马克·赛博特音乐会》《音乐剧明星约翰·欧文-琼斯音乐会》等热门音乐剧及音乐会演出更是开票即售罄。
这些优质音乐剧的呈现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让更多人在上海看见世界,也让更多世界的目光聚焦上海。《巴黎圣母院》的制作人尼古拉·塔拉尔坦言:“上海是中国音乐剧的中心,文化广场就像是我们的家,每次来到这里,我们都盼望着再次回来。”
在华语原创和自制剧方面,文化广场同样成绩斐然。文化广场的自制音乐剧剧目《我的遗愿清单》《粉丝来信》《也许美好结局》,足迹遍布全国17座城市;坚持举办了13年的“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2024年的5台入选作品《山海经》《星辰》《南墙计划》《胭脂扣》《我要你》,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赵氏孤儿》《哈姆雷特》《爱情神话》《南墙计划》等原创音乐剧佳作也一一献演,展现出中国原创音乐剧蓬勃发展的花园盛景。
“2025年节目安排已然满档。”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费元洪不无自豪地说。
构建音乐剧新力量和市民平台
作为国内首个以音乐剧演出为专业追求的剧场,文化广场已从“看音乐剧”的场所逐渐成长为“孵化音乐剧”和服务市民文艺生活的重要平台。
文化广场自2019年起每年承办“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音乐剧节”,涵盖剧目展演、创作扶持、专业研讨和群众参与,从大范围、多层级助力音乐剧产业发展。
在创作扶持方面,自2019年开启的“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截至目前,已孵化出原创作品十余部,其中6部作品已成功实现商业制作,在全国范围内累计完成了超过270场演出。入围2024年孵化计划的作品分别是《无形之刃》以及与爱奇艺合作的《八角亭谜雾》和《不良执念清除师》,三部作品均已完成剧本朗读会的阶段性考核,将在2025年继续深度孵化。孵化计划首部特邀孵化作品《麦克白夫人》在上海完成首演,并以阶段性驻演的方式完成60场演出,该作品2025年有望走出上海,在广州、成都进行演出。同时,2025年文化广场也将推出三部新特邀孵化作品,分别为《宝玉》《功夫》《兰陵王》。从孵化计划自由孵化赛道产出的原创作品《南唐后主》《南墙计划》《无法访问》也将开展新一年的演出计划。
在专业研讨方面,连续十三年举办的“音乐剧发展论坛”持续向内传输观点、向外辐射声量,积累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含香港及台湾地区)多地的150位行业专家,切实搭建了一个立足上海、辐射中国、接轨世界的音乐剧专业平台。
在群众参与方面,“音乐剧歌唱大赛”迈入第五年,五年间累计收到来自社会各界投稿2900余份,投稿人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61岁,涵盖92种职业,横跨79座城市。SCS音乐剧合唱团迎来了三周年,最新团员共有67人,其中部分团员来自沪外,每周定期跨城参与排练,风雨无阻。
作为音乐剧孵化的实体空间,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于2023年整改落成,2024年,音乐剧《麦克白夫人》《时光代理人》、话剧《金蝉》《樱桃园》从这个中心脱颖而出,平台作用凸显。
文化广场作为上海的文化地标,从不仅仅是行业内的聚集地,更是市民感受艺术生活方式的乐土。2024年,文化广场“把门打开”,为市民提供了718场公益艺术活动,平均一天2场,吸引近5万人次参与。文化广场公益品牌“剧艺堂”“剧院开放日”“小白亲子嘉年华”等,让广场真正成为艺术交流和共享场域,也带动了周边的城市文旅消费提升。
文化广场,正真正成为“人民的文化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