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都市

复旦大学最新突破性成果:

“水变氢”迈出关键一步

记者 刘昕璐

本文字数:581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这是一个灵感来自中国传统小吃麻球的重大突破。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张波与绿氢打交道多年,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是他整天琢磨的事情。

    麻球主要由糯米制成,只是表面沾了一层芝麻。一次吃着麻球,张波突发奇想:最前沿的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所需的催化剂,含铱量高达85%,而1克铱的成本是1300元,比黄金还要贵两倍以上。能否像麻球一样,只在表面覆盖一层催化剂?芝麻容易脱落,他继而联想到种在牙床上的牙齿,能否仿效把“芝麻”的一半种在麻球里?

    这一电光石火的灵感,经过整整3年的合力攻关成为现实。复旦大学张波、徐一飞、段赛、徐昕合作团队,首创性地合成了具有极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铱/铈嵌入式催化剂,成本降低了85%,能效提高了65%;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并超越美国能源部设定的2026年PEM电解水设备性能指标。北京时间2月14日凌晨,这一里程碑式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此次研究成果的发布,标志着PEMWE技术在催化剂设计方面的重大突破,将直接促进绿色氢气产业化进程的加速。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都市 A06“水变氢”迈出关键一步 记者 刘昕璐2025-02-15 2 2025年02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