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视线

两张非遗“名片”传承工匠精神

文/记者 刘春霞 图/受访者提供

本文字数:2048

    【文/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图/受访者提供】

    新学期开学,上海市沙田学校特别策划了以“非遗传承启新年”为主题的开学活动,剪纸、风筝制作、书法、彩蛋绘制等非遗展示吸引学生纷纷驻足体验,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非遗传承基地学校,沙田学校有两张响当当的非遗“名片”——“风筝制作”和“彩蛋绘制”,多年来,学校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操作等形式,搭建非遗传承平台、打造非遗传承教师队伍,让非遗“活态”呈现,在校园扎根生长。

    在实践中深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年寒假期间,沙田学校组织了寒假非遗体验活动,中高年级学生体验风筝制作,低年级学生跟着老师学习彩蛋绘制。

    说起蛋壳,人们总会把它与“垃圾”联系起来,日常生活中也往往是随手丢弃,但在民间艺人手中,不起眼的蛋壳也可以“华丽转身”变成艺术品。在沙田学校举办的彩蛋绘制体验现场,同学们在徐金老师的指导下绘制“巳升升”彩蛋,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领略方寸间的精巧与智慧。

    二年级学生吕沐平时很喜欢画画,但没在蛋上画过,体验过彩蛋绘制后,她觉得“画彩蛋”比画画更有意思,“老师说彩蛋绘制是一项非遗技艺,就像爷爷奶奶讲的传统故事一样,需要我们来保护和传承。”

    在民俗文化教室的风筝制作现场,同学们跟着赵晓峰老师走进风筝世界,探寻风筝奥秘,感受风筝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扎十字骨架、裁纸,到绘面、糊面、系提线,再到最后的剪贴飘带,赵老师手指翻转间,一只精致可爱的风筝就完成了。在赵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认真学习风筝制作技艺,做了一回非遗小传人。

    “我们学校一直通过课程、活动、比赛等多条线并列推进非遗项目。”沙田学校政教室主任唐蓁蓁说,学校每周都有风筝课和彩蛋绘制课。其中,风筝课由上海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陆诚祥老师授课,彩蛋课则由学校美术教师徐金授课。

    小小的风筝里蕴藏着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智慧,在风筝制作课上,陆诚祥老师不但会给同学们介绍中国风筝的历史和传统风筝的种类,还会展示传统中国风筝制作的“扎、糊、绘、放”四道技艺。“众多传统文化和技艺之所以能够传承下去,正是一代代匠人坚守的工匠精神的结晶。”在亲手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切实感受到了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创新形式,用现代方式讲述传统文化

    沙田学校是普陀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曹杨二中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多年来,学校以“风筝制作”和“彩蛋绘制”课程项目为抓手,着力打造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品牌的校园文化。

    在去年6月举行的第十一届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中,沙田学校的两支风筝队分别参加了小学组和初中组的风筝项目比赛,并最终获得初中组风筝制作、放飞一等奖和小学组风筝制作、放飞二等奖。

    五年级学生陶博轩参加风筝制作与放飞比赛后收获颇丰,他坦言,在学习制作十字风筝时,从挑选竹条、绑扎骨架到糊纸绘图,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我深刻体会到耐心和细心的重要性,稍有偏差,风筝就可能无法顺利起飞。”放飞比赛时,看着亲手制作的风筝乘风而起,陶博轩心中满是自豪,“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动手能力,更让我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同样参加了比赛的七年级学生蒋泽恒表示,比赛不但锻炼了自己的风筝放飞技巧,还增强了体能,“在比赛过程中,我全力以赴地奔跑,不断调整线的长度。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更加精湛的操控技巧。”虽然在比赛过程中有些疲惫,但蒋泽恒内心充满了成就感,“通过这次比赛,我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也意识到传承非遗的重要性。我希望更多人热爱并传承这项独特而又珍贵的非遗项目。”

    随着新学期开学,在以往各种课程、活动及比赛的基础上,沙田学校也在探索更多吸引学生的形式。“这学期,我们计划将非遗项目与跨学科主题项目式学习结合起来,初期想先从语文、美术、劳技三个契合点较多的学科入手,由点到面慢慢推进,后续可以逐步与物理、数学等学科结合,让更多老师参与其中,设计更多有趣的活动。”唐蓁蓁透露,沙田学校刚刚获批为普陀区人工智能基地学校,后续还计划将风筝制作、彩蛋绘制两个非遗项目与AI相结合,“用现代方式讲述传统文化,以更多变的形式吸引更多孩子参与。”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视线 A08两张非遗“名片”传承工匠精神 文/记者 刘春霞 图/受访者提供2025-03-02 2 2025年03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