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相关细节昨日公布,诸多亮点也让市民对夜校更多了几分期许。
今年的市民夜校春季班不仅持续扩容,迎来新的高校师资,还可以考证了。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课程于3月3日在上海发布、乐游上海、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及各区、分校、教学点官微发布。此次夜校课程将于3月10日上午10点正式报名抢课,4月初开学。周末美育课堂春季班将于3月11日上午10点开始报名抢课。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持续扩容
三所高校加入
“开办500个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位”是今年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的一项,这是夜校第二次被列入政府实事项目。青年报记者了解到,2025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持续扩容,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总校,联动各区设立41个分校,计划开设496个教学点位、1651门课程、招生4万人,开设线上课程81门课程、线下1570门课程,免费云体验课程上新40门。
上海市民夜校之所以能够长期扩容,就是因为有大量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加强政企联动,深化与公共文化场馆与艺术机构、高校的合作,拓展文旅商地标、产业园区、楼宇等城市公共空间。比如高校教学点。
今年春季班,在上海大学和同济大学加入的基础上,又有三所高校加入。上海体育大学在环境优渥的上体科技园海尚园区分校推出八段锦、尊巴、书画国宝鉴赏等五门课程,派出上海体育大学武术专业全国太极拳推手冠军、国家一级裁判员、陈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谢庆宝老师和获得Zumba® 尊巴国际认证、LesMills莱美® Body Balance国际认证等多项荣誉证书的虞若言老师等专业师资力量从事教学。
上海海洋大学推出素描、书法、手机摄影入门,分别由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榕,UTC/AOPA持证航拍师、浦东新区摄影家协会会员于光磊老师执教。
上海杉达学院这次开出《“诗书画印”一体的小品国画研习》《篆刻艺术创作与赏析》《双语语境下的中国书法艺术探索》等五门课程,派出现任上海杉达学院人文艺术中心主任及设计学院教师马楠、非遗传承教育领域杰出教师陆媛君和现任职于上海杉达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陈彦如等专职教师任课,为夜校学员带来更专业的体验。
今年夜校在服务深度上也有新的突破,市民艺术夜校徐汇分校首次出现考证班。不过这次带领学员考的不是几十年前青年人上夜校考取的学历证书,而是各种与时代契合的新职业技能。徐汇区徐房学校、现代食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世承进修学院、圣爱中智小语种教学点分别开设了考证积分班,内容包括插花、收纳整理、咖啡体验、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西班牙语。工作人员提醒市民们注意,夜校的十二次课将计入考证课程积分,如要考证,还需继续在该机构另行报班上完其余课程方可考证。
加强交流
首次走出上海
这次市民夜校常州教学点的开设是一个夜校物理空间增加的标志。为加强跨省文化交流和市民艺术夜校的共建实践,上海市民艺术夜校首次向长三角延展。江苏省常州市工人文化宫成为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的第一个市外分校,他们为上海市民带来独具常州文化特色的“留青竹刻”和“砂纸画”线上课程。
“留青竹刻”是常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常州是留青竹刻的发祥地,著名鉴赏家王世襄在其编著的《竹刻》一书中介绍了全国五位顶尖竹刻家,常州占其四。线上课,他们派出了两位颇负盛名的国家级传承人授课。徐敏师承范遥青,作品曾受邀参加法国卢浮宫世界非遗展;范千里则是范遥青的嫡孙。“砂纸画”是一种使用油画棒在打磨用的砂纸或砂布上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色彩鲜艳、颗粒细腻,授课老师谢伟是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美术高级教师。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认为市民夜校主要服务城市白领,使得他们能够利用工作日夜晚空闲时间在夜校里“充电”。但其实,对于艺术的渴望同样也属于中老年市民。
今年夜校春季班首次开出中老年班。原来夜校学员的参与范围在18岁到55岁,不少56岁到60岁之间还在工作的职工表示,他们年龄超过夜校报名范畴无法参加,而老年大学一般在白天开班,他们也无法上课。为解决这部分职工“两不靠”的难题,同时也为延迟退休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夜校经研究首次推出中老年班,16个分校,共推出50门线下课进行试水,第一期拟招收1300人,内容涉及形象管理、生活类手工、声乐、舞蹈、书画、养生等,年龄在56岁至70岁的中老年人均可报名参加,线上所有课程的报名年龄也延伸至70岁。其中静安分校全区9门中老年班课程居首,总校和嘉定分校分别都排了6门课。
焕新升级
拥抱数字时代
作为上海全民大美育“四梁八柱”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针对青少年的周末美育课堂春季班也是上海市群艺馆重点美育项目。自2021年启动以来,深耕亲子美育,2024年已实现了对全市16区教学点位全覆盖。记者了解到,今年春季班将焕新升级,推出50个点位,142门课程(含62门新课),于3月5日在乐游上海、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及各区、分校、教学点官微发布,3月11日上午10点开始报名抢课,3月29日、30日开学。
今年的周末美育课堂推出《电影美育青少年素养》《科普儿童剧》等跨学科课程,将艺术与科学、实践结合,拥抱数字时代。周末美育课堂紧跟科技潮流,《AI视频制作》课程引导孩子用智能技术将创意转化为数字作品。《儿童科幻文学创作》融合科幻知识与写作训练,在探索宇宙、人工智能中激发想象力,播撒创新种子。
周末美育课堂也注重深耕文化根脉,激活传统美学新表达。他们推出《二十四节气草木之美》课程,通过植物拓印等活动,让孩子触摸“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青花彩绘创作》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教学青花瓷制作,让家庭体验“匠心之美”,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