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青年

“海岛活雷锋”陆科肖默默帮困19年

善行如灯 照亮他人也温暖自己

记者 刘晶晶

本文字数:3626

    陆科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精神。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陆科肖前年结婚时,证婚人是他帮助陪伴了十几年的老人。巧的是,从小资助长大的孩子成家了,也请了他去做证婚人。这位37岁的崇明区新海消防救援站副站长,连续19年默默资助贫困家庭11户、结对帮困13名老人,先后资助8名学生考上大学,也陪伴5名老人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被当地群众称为“海岛活雷锋”。他说:“为别人点一盏灯,不仅能照亮别人,也能照亮自己。”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得过脑膜炎,吃过百家饭

    淋过雨所以想为人撑把伞

    资助人的想法,源于陆科肖从小的生活经历。两岁时他患上了急性脑膜炎,出生在洛阳农村,家住山区,他听父母说,当时就靠村里人的帮忙,把他送到了市里的第一人民医院,让他及时得到了救治。

    “当时看病没有钱,找医生也不知道应该找谁,都是周围的热心人帮忙。外公卖了羊,亲戚朋友给我们凑上钱,送我到城里去治疗。”因为送救及时,几个月后,陆科肖顺利康复出院。“当时我是病房里唯一一个健康出院的人。其他的孩子有的没救过来,有的因为生病损伤了大脑。”

    治病离家太久,农村的土坯房已经破旧,住房无法居住,又是亲戚朋友们帮忙筹钱用红砖头垒起了房屋,重新有了家。陆科肖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独自带着他和哥哥在家里务农,妈妈早出晚归,陆科肖记得哥俩中午常常是在街坊邻居家吃饭,实打实地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遇到大事小事,周围并不富裕的亲戚朋友们,一次次伸出关爱的手,帮助我们一路走过来,这些事情就如同一把刻刀一样从小刻在我心里。”陆科肖说,淳朴的父母也一直教育他要常怀感恩之心,把别人对自己的好记在心里,以后有能力要回报别人。

    2005年12月,陆科肖从河南老家入伍来到上海消防总队崇明支队长兴中队。穿上神圣的军装,他觉得自己应该为驻地群众做一些好事,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留意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入伍时,新兵连的指导员向我们介绍了消防支队的一位老兵的事迹,他长期资助贫困孩子上学,我觉得非常好,很有意义。”

    2007年,陆科肖主动找到了辖区村委会,表达了想要结对帮扶的想法,自此开始了他十九年的扶贫帮困之路。

    从164元开始,19年从未间断

    陪伴老人最后的时光,也看着孩子们长大成人

    至今,陆科肖累计帮扶的金额已超20万元。最初,是从他当义务兵的津贴里省下来的164元开始的。

    义务兵没有工资,每个月有264元的津贴。因为能力有限,他最早结对了两户家庭,每个月他会拿出100元寄回家给父母作为贴补,剩余的164元,他就会买点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给人送到家去。“164元当然不多,我就这个月去这家,下个月去另一家,探望一下,也搭把手帮他们做点家务。”因为钱实在有点少,他还向战友借了点钱,一年下来,借了5000多元。

    两年义务兵之后,陆科肖转为士官,可以领取工资了,每个月3000元。他一边还债,一边又开始资助其他有需求的家庭。“我自己其实没什么花销,当兵5大节日里会发点钱,就足够我开销了,吃穿、衣服队里都有,日常很少会用到钱,也不会买零食和其他东西。”陆陆续续,陆科肖资助的家庭越来越多。“我和他们其实不是资助和被资助的关系,而是像家人一样。”

    陆科肖在横沙岛上服务过一年,资助过岛上一位叫耿金莲的奶奶。照顾了她十年,每次去的时候,拄着拐杖的耿奶奶都会慢慢走出来特别热情地招呼他,后来老人慢慢动不了了,就只能卧床。第十个年头,陆科肖要去参加崇明岛花博会的安保任务,4月份出发前去看望了下老人,告诉老人有几个月没法来了,等安保任务结束之后再去看她。5个月后陆科肖结束任务回去,推开门只看到了老人挂在墙上的遗照。“当时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就好像家里的老人没能送她最后一程,很难受。”至今想起来,陆科肖还是会觉得很心酸。

    也有开心和感动的时刻。陆科肖最早结对的两户家庭中有一家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这对双胞胎成绩一直很好,由于父亲早逝,母亲一人抚养他们,生活十分艰苦。陆科肖见证了他们从初中生成长为大学生,一个考上上海海洋大学,一个考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之后毕业工作,成家生孩子。“不是他们不需要我了,我就完全离开他们了。每年逢年过节,我都会去他们家看看。”双胞胎哥哥结婚的时候,陆科肖还被请去,成了一对幸福新人的证婚人。

    2023年,陆科肖也结婚了。在他的婚礼上,发言的证婚人也是他很早就开始结对的一位老人赵佳明。认识老人时,老人的妻子患有严重糖尿病及多种并发症,每月的生活和医疗开支仅靠赵佳明一千余元的最低工资和社保生活。从那以后,陆科肖便时常资助这个困难家庭。“后来阿姨2014年去世,我就一直照顾着叔叔,他把我当干儿子,我结婚的时候他过来参加我的婚礼,做了我的证婚人,他也很高兴。”

    陆科肖说,如今他在崇明岛上扎根,也成了一名新上海人,这些他照顾了很久的家庭,就如同他的亲人一样。“看着他们的生活一点点变好,会成为我坚持做这件事,不断往前的动力。”

    一封感谢信,牵出一生帮扶情

    为别人点灯,也在照亮自己

    陆科肖做的这些事,在最初的五六年里,没人知道,连他的父母都不知道。直到一封感谢信的出现。

    这封信是陆科肖资助的一个小女孩小黄写的。她的母亲尿毒症晚期,为了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70岁的爷爷奶奶也不得不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得知这一情况后,陆科肖每月从不多的工资中分出一部分来资助他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感激的小黄写下一封感谢信寄到了消防总队,才让陆科肖这些年所做的这些事渐渐被队里和家里所知晓。

    写下这封感谢信的小黄去年刚刚大学毕业,陆科肖收到的感谢信也已经累积到了5次,还曾3次收到驻地群众送来的锦旗。

    每个人都在变得更好,陆科肖也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带动下,2018年3月5日,队里成立“海岛雷锋班”,之后,崇明区12个消防队站也纷纷成立了“海岛雷锋班志愿服务队”,他们深入到辖区独居老人家中,进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23年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以陆科肖名字命名的“火焰蓝工作室”也正式成立,设立了7大项服务内容。如今,“火焰蓝”的雷锋行动已经覆盖崇明、横沙、长兴三岛。

    这个学雷锋日来临前,陆科肖和“火焰蓝”的队员们已经做了不少事了。“上周我们已经开展了新海镇的学雷锋活动,一个会理发的队友去给居民们剪头发。我妻子是名医生,教会我给老人测血压,我去做血压测量工作。其他队员负责消防科普。”采访陆科肖当天,他也刚刚参加辖区居委会党群服务中心的志愿工作。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句雷锋的名言,是陆科肖写在日记本首页的座右铭。在他看来,雷锋精神需要不断传承,学雷锋也不仅仅是每年3月5日。“平时只要有时间,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能展示雷锋精神。”陆科肖说。

    陆科肖从长兴调任新海消防救援站之后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排查辖区内1700多户独居老人,按危急程度分级,并制定灭火救援作战信息卡,有利于针对性的救火防灾。无论在哪里,岗位变了,他热心公益服务、关爱老人的心没有变。

    “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现在有一群人加入,能帮助更多人,我心里很开心。”陆科肖说,自己最早并不会想到会有现在这样的影响力。这个月底,陆科肖的妻子也将来到崇明工作,他已经和妻子商量好了,今后,夫妻俩要一起“学雷锋”。他说自己会一直坚持,因为“为别人点一盏灯,不仅能照亮别人,也能照亮自己”。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青年 A08善行如灯 照亮他人也温暖自己 记者 刘晶晶2025-03-05 2 2025年03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