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海交大出台最新AI使用规范

将定期更新“应用禁止清单”

记者 刘昕璐

本文字数:1732

    AI时代需要避免AI在大学生学习中的滥用。 新华社 图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关于AI使用,交大发布最新规范! 昨天,上海交通大学官微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在教育教学中使用AI的规范(试行版)》全文。这一规范适用于上海交通大学“AI+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师”(教师)、“生”(学生)、“机”(人工智能技术系统)、“环”(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各利益相关方,包括教学管理与支持人员,以及校际合作伙伴和社会资源提供者。与时俱进的是,规范将定期更新“应用禁止清单”。

    AI使用必须围绕“让每个学生更优秀”

    记者查询发现,新规将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划分为四种类型:禁止使用、有限使用、鼓励使用、开放使用。对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人工智能出现违规的现象,学校将追责。

    上海交通大学从去年起推动“AI+教育教学”。此次出台的新规,将对老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使用AI设置边界,希望打造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在“师-生-机-环”四元互动教育教学新生态,同时防范技术失能、教育分化、算法歧视、隐私泄露及数据安全、信息安全威胁等风险。

    学校表示,鼓励师生在遵守国内外人工智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探索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使用方式,且AI使用必须围绕“让每个学生更优秀”的育人理念。此外,学校还将定期评估师生对工具的使用情况,确保技术应用辅助教学目标,避免教学任务的完全替代或片面依赖。

    对于高风险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即那些存在高风险,或者师生经充分讨论一致反对的场景或环节,学校将推“人工智能应用禁止清单”。清单将通过校内平台及时更新、透明公开。

    教师是AI+教学设计的第一责任人

    新规明确,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可能性,明确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授课的原则。教师是AI+教学设计的第一责任人,同样也必须遵循“禁止使用”“有限使用”“鼓励使用”“开放使用”四类人工智能技术的原则。对于使用未备案或存在风险的人工智能工具情况,学校可追究相关责任。

    学校鼓励教师在教学材料生产、个性化教学、学习进程跟踪与评估、师生互动等场景中,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并且要充分关注学生在人工智能辅助场景中的自主性与获得感。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差异化需求,避免因技术门槛或资源不均带来的负面效应。教师对于具体课程中人工智能工具使用范围、人工智能生成信息引用模板等都必须予以公开说明。

    学生必须遵循学术诚信等原则

    按照新规,学生应了解人工智能“禁止使用”“有限使用”“鼓励使用”“开放使用”的具体场景,合理选择人工智能工具,构建良性人机协同的新常态。

    学生在课堂学习、作业反馈等环节,必须遵循教学计划、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学术诚信要求。若有违规行为,学校将追究相关责任。

    学校为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提供各类课程和学习资源,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高等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创新改革,自主参与人工智能学术研讨与公益活动,探索多学科“AI+”范式,为校内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积极献策。

    学校还成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改革治理委员会,涵盖“师-生-机-环”各领域代表,明确各方在技术评估、伦理审查、师生反馈整合等方面的职责分工,确保治理委员会高效运作。在各一线教育教学单位成立治理小组,鼓励师生针对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的争议问题,展开“师-生-机-环”大讨论,在相互评议中促进集体共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A07将定期更新“应用禁止清单” 记者 刘昕璐2025-03-06 2 2025年03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