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医学,想学编程”“我学过心理疗愈,想要学习自媒体”……最近,互联网上,一群年轻人发帖征集,以自己的特长交换别人的技能。从音乐、绘画到心理学,万物可换间,他们充实自己的生活,悄然点亮自己和他人的技能树。
青年报见习记者 林千惠
知识交换正流行
技能一换一
“免费技能交换,诚恳!”2月9日,26岁的小李带上标签“互相学习交流”“技能交换”,在小红书发帖,希望找到自己的技能交换搭子。几天之内,评论区里的留言已热情地达到几百条,堪称才艺展示现场:“会西班牙语,懂酒店知识”“会手工”“我学习的是编程,感兴趣的可以交换!”最后,小李贡献出他的吉他手艺,和一位篮球爱好者互换了技能。
最近,这股技能交换的风潮,正在类似小李的年轻人间悄悄流行开来。交换者会在网络平台上贴出自己会的技能,和别人的特长交换,互相学习,彼此进步,“热衷于学习一切技能”,就是他们的口号。
在小红书上搜索,“技能交换”等标签热闹无比。“技能交换”有2612万浏览量、70万讨论,而“上海技能交换”有36.1万浏览量,近万篇讨论。标签底下,从游泳、英语,到上海话教学、越剧学习、葡萄酒知识,各类技能都在大展光彩。
免费教授互相学习
搭子共进步
“我想多学一些技能,遇到好的合作搭子还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05后石安说。去年12月底,她在网络上发布了征集帖,在三百多条留言里顺利找到了自己的搭子,她来当对方的素描老师,对方则教授她基本乐理和法语,如今,两人已彼此为师两个月左右。
“我们上课比较自由,看对方的时间来安排,一节课大概一个半小时,最多有过将近三个小时。一次她教我,一次我教她,轮流进行。”石安回忆道。因为技能交换的搭子从没学过画画,所以她从基础的线条、光影开始教。两人分隔两地,就采用线上会议、共享屏幕的方式来学习。通过技能交换学习到知识,还能让自己也巩固进步:“在教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在梳理知识,我挺享受这个过程的。”
从基本功到体态动作,05后小韩在私信里十分耐心,帮助她技能交换的搭子。她找了个搭子学剪辑,而她教人跳舞。搭子发给她自己的跳舞视频,她进行观看,提出练习建议。“肩膀往前不对,需要往后”“你很容易驼背含胸,这个动作做慢点。”在她展示出的聊天记录里,她俨然是个耐心的舞蹈老师。“技能交换里,我可以给他们一些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去找到学习的方向。”她表示。
对于这群年轻人而言,比起昂贵的知识付费,技能交换有自己的优势。对自己评论区各个年轻人展现出对技能交换的热情,已找到交换搭子的小李解释说:“知识付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太高,而且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想要的效果,相反,以公益类平等互换原则的方式,发展自身副业、增加兴趣爱好,时间更加灵活。”
欣赏不同生活方式
交知心好友
作为学习类交换,技能交换主打一个花样百出。“你想学的技能可能是很小众的,要是在现实生活中找,也许你根本找不到授课人,但是四海之大,总会有一两个网友是这种人才。”大三学生陈立说道。最近,他动了技能交换的心,看见网上各种稀奇古怪的技能网友都有放出,比如教“十年只做一种的特调‘梅子’饮料”“刻橡皮章”“国画”等等。或有趣或小众,都有自己的特色,很让人开眼界。
因此,在00后周周看来,技能交换的不仅是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她已有过数次跟着网友学习的经历,最近,她拿求职经验和搭子换了画画这一技能。边学习边聊天,她发现,搭子是个旅行爱好者,上大学期间已把中国旅游个遍。同时,靠着技能交换,她还认识了一些副业做得很厉害的同龄人。“上大学时,我总认为人生只有一条路,但认识这些人,我会发现生活不只是单一的路径。”她感慨道,“特别是年纪大的人,眼界更宽,会告诉你身上需要提升和注意的点。”
编程、英语,目前周周已掌握了几门技能。“比如编程,本身编程逻辑性强,整个流程已经比较规范化,网友也经验丰富,教的东西很实用,真正带我入了门。”她回忆,借助网友的帮助,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编程入门拿下。而在学习中,她和搭子们也逐渐成了好朋友,除了互相上课,还会交流彼此的兴趣爱好,与彼此保持联系。而石安也表示,在沟通时,她逐渐发现和搭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她们都养猫,于是“猫”就成了她们之间共有的话题,彼此间也越来越熟悉。
只是看上去很美好
坚持是难题
“在坚持了一两周后,我开始懈怠。”小韩不好意思地说,去年11月,她找到搭子后,开始兴致勃勃地学习视频剪辑。但面临期末考试、四级备战,她学了剪辑的“下载”功能后,就把这件事抛诸脑后。“有一个人监督的话是挺好的,但是坚持很难,中间只要有事耽搁,后面想续就很难。”她说。
而周周则以“看上去很美好”来形容。在技能交换的过程中,她发现,很多人自己会某项技能,但不代表能系统性地教,对非专业老师而言,能帮助的也许只有提点几句,其他的仍需要学习者去自学,也因此,技能交换实际上是比较泛化,难以深入的。“我画画就是这样,只能说我有问题时去问问搭子,像刚入门我需要买哪些东西,他可以推荐,但很难像市场上的老师那样,从头带你去学,他也没有专业到那种程度可以那样去教你。”她说。最后,她还是选择去画室系统性学习。
此外,技能交换没有正式契约去规定双方义务、学习内容和时间,这也让技能交换双方很难去把握其中的平衡。“像那段时间因为我自己学习忙,我感觉我监督人家比较多一点,和别人讲一些跳舞知识,指导他们。”小韩回忆说。而陈立和一个网友做好了技能交换的规划,说好陈立教他游泳,他教陈立吉他,但陈立教过他之后,网友没有再回复陈立。
“我觉得技能交换更多的是一个专业的人给予你建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感觉,能给你一个大概的方向,剩下的靠个人。”小韩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