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

2025电视剧导演高级研修班在沪开班

打造影视人才成长的“加速器”

记者 陈宏

本文字数:2176

    圆桌会议直面行业痛点。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某种意义上来说,拍片子,拍的内容才最重要。”4月7日,著名导演郑晓龙在朱家角古镇出席一场名为“潮涌江南 角里花开——中国名导进朱家角”的圆桌会议时,寄语年轻导演。当天,他和阎建钢导演、摄影大师鲍德熹等11位影视名家担任导师的“2025电视剧导演高级研修班(上海站)”正式开班,他们将亲手为中国的年轻影视人剖析《甄嬛传》《繁花》等现象级爆款电视剧的“密码”,而这场干货满满的圆桌会议,正是开班仪式的特别环节。

    青年报记者 陈宏

    助力优化中国影视环境

    在研修班正式开课之前,组委会举办了特别的“开班仪式”:郑晓龙、阎建钢、林楠三位著名导演和著名编剧王丽萍参与的圆桌会议。资深媒体人、剧集研究者李星文抛出了关于“现实题材突破与创新”的议题,他们共同交流探讨了新时代电视剧叙事和创作的思路和方向,干货满满,直面行业痛点,探索中国影视的提升破局之道。

    在交流中,郑晓龙导演寄语年轻导演:“作为导演必备的基本能力,就是会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有对人性有更多的了解,包括黑暗的、光明的。”去年的首期研修班上,阎建钢导演关于“导演的四门功课”,曾引发广泛热议。这次在上海,他说自己很赞同郑晓龙导演的观点,“导演要有感受力、认知力”,这些能力从何而来?他表示:“导演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将文字转变成有魅力的可视内容,所以导演的文学功底如何至关重要,没有几千个中外经典文学名著中人物形象的积累与滋养,只做表演型导演,肯定是不行的。”林楠导演则从技术层面,讲述了年轻导演需要具备的素质,他说,不少导演被时代淘汰是因为“在现场不愿意丧失话语权,新技术诞生后,他们抵触新技术的植入和跟进”,但年轻导演因为对新技术有热情,就能有先天优势,“人类的本质区别是能使用工具,技术就是工具,所以新导演应该用很大的热情拥抱新技术”。

    导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一部精品诞生背后,导演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但他们也同时强调,一切的基础还得靠编剧,靠好的文本。著名编剧王丽萍曾经创作过很多的爆款,她的作品成功,是因为她坚持了自己一直强调的一个原则——好故事需要捕捉时代情绪。怎么捕捉?她说,编剧“要有坚持的勇气和力量,更要勤奋”“编剧需要积极下基层、感受生活,也要勤动笔,只要有空就多下笔去写,去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态度”。她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如今,她已经练就了哪怕坐飞机高铁,也会笔耕不辍的习惯,她笑着说“我会调小字号,防止隔壁座位的人‘偷看’,其实,这样的创作特别有趣”。

    反映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是文艺创作的核心任务。新时代的发展会带来新人、新事、新观念,以及新的生活方式、思想发现和艺术发现,这些都是优质影视作品创作的源泉。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罗毅表示,希望全国的影视行业同仁能多来上海,“加强行业间的互动、联络和交流,提观点,摆问题,求新意,探讨影视艺术创作规律,扎实为影视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探索影视文旅深度融合

    上海是中国影视产业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在电视剧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光荣与梦想》《三十而已》《安家》到《繁花》《风吹半夏》《城中之城》,一部部优秀的沪产电视剧作品,不仅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更在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上引领潮流,充分展现了上海影视创作的实力与担当。

    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理事长、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会长张明智表示,研修班移师上海,可以“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所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和广阔市场空间,加强电视剧产业间的交流合作,打通影视产业链的各环节,探索电视剧创作的新路径、新模式,推动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增效赋能”。

    确实,正在打造“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上海,如今影视创作环境相当优越。行业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新模式又可能诞生在哪些领域?此次行业大咖齐聚,在分析行业技术提升与革新、分享影视作品创制经验的同时,“丰富影视与文旅深度融合的新业态”,也成为他们带给上海、带给研修班承办地青浦区和徐泾镇的新课题。

    近年来,青浦区积极推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目标,加速影视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引进优质的影视企业与人才,积极融入上海影视的大版图。在当天的开班仪式上,青浦区文旅相关负责人特意前来推介文旅资源——作为上海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先后获得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记者也了解到,“借势”研修班的热度,青浦同步推出“影视+文旅”体验线路,涵盖朱家角古镇、《繁花》取景地等标志性场景。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文化 A08打造影视人才成长的“加速器” 记者 陈宏2025-04-08 2 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