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用“实证中国”来回答“何以中国”

文/记者 郦亮

本文字数:987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一个孩子在由残片黏合修复的青花瓷缸前留影。青年报记者 郦亮 摄

    【文/青年报记者 郦亮】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最近揭晓。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6个项目入选。

    从时间跨度来看,极为全面。6个遗址中,3个属于史前时期,其中一个为旧石器时代的大洞遗址,它见证着3万到5万年前的人类活动;一个是新石器时代的下汤遗址;还有一个涉及史前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寺洼遗址聚落。另外3个则是先民步入文字时代后的遗存,周原遗址追溯到西周,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诉说着战国故事,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则展现了元明清时期的风貌。这6个遗址跨越数万年时光,一直延伸至100多年前的清末。

    文物类型方面,同样全面。这里有先民无意识雕琢的骨器,那是人类早期智慧的萌芽;有他们建造房屋留下的遗存,见证着从穴居到定居的转变;有古老的城池,曾盛载着文明的起步;有高等级的墓葬,彰显着特定时代的等级秩序;有至今仍能辨认的甲骨文,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文字篇章;还有精美绝伦的官窑瓷器,代表着高超的工艺水准。这些文物共同勾勒出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犹如一条浩浩汤汤的大河,奔腾不息,从未断流。

    这些遗址,有的是记者亲身前往探访,在实地触摸历史的痕迹;有的是记者亲耳聆听现场考古专家的详细描述,从专业解读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有的则留存于各种详尽的资料中。无论亲身到过、现场听过,抑或通过资料看过,当我们直面这些历史遗存时,一种“可爱的中国”所带来的暖意便会涌上心头。

    近年来,“何以中国”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仿佛所有人都对中国缘何成为今日之中国充满好奇。“何以中国”是一个深刻的问题,而“实证中国”便是一种有力的回答。这6个遗址,恰恰都是“实证”。当我们伫立在历史的现场,亲手触摸着先民的遗存,呼吸着历经千年万年的空气,深切感知岁月的深邃与豪迈时,内心深处不禁会呐喊:身为中国人,真的值得自豪。

    02-05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头版 A01用“实证中国”来回答“何以中国” 文/记者 郦亮2025-04-13 2 2025年04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