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大学

沪遵两地三校 共话育人新篇

见习记者 林千惠

本文字数:1169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林千惠 从红色上海到红色遵义,在黔服务第5年,东华大学研支团继续助力西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总结过去研究生支教团建设经验,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探索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路径,4月9日至11日,东华大学赴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慰问支教团并开展一系列教育交流活动。

    “一年的支教时间不长,但我终生难忘,三十五中老师和同学们满眼的真诚与爱意让我坚定了未来继续从事教师行业的选择。”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怡燃说。

    自2019年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以来,东华大学先后累计招募、选派17名志愿者赴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开展支教志愿服务,累计授课近8000学时,覆盖学生4000余人,开发“红苗计划”“非遗研学”等特色课程28门。

    这群志愿者不仅是讲台上的老师,更是社会实践的践行者。在教学的同时,他们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社会大课堂”,投入到理论宣讲、社区青春行动、直播助农等项目。“从支教老师到辅导员,身份转变,但初心不改。”首届支教团成员陈佳军回访三十五中时感慨道。

    近年来,东华大学校团委持续深化与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合作,设立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配备教学、行政导师;推动与遵义及汇川区的团建共建,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实地研学、沉浸体验、支教等项目,提升育人成效。今年,东华大学还启动“研究生公益基金”,通过校内外资源整合,探索教育公共服务与资源均衡化发展的新路径。

    202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也是东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赴黔服务的5周年。4月10日上午,东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五周年慰问座谈会在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举行。“志愿者们要在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这个‘大课堂’中扎根祖国需要成长成才,在红色之城传承弘扬红色基因传递教育薪火,服务好县域教育综合改革。”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寄语。

    五年结缘、情深意长。站在新的起点上,“两地三校”协作机制全面升级,东华大学、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及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两地三校进一步深化合作,架起沪遵联动“立交桥”。

    据悉,经由研支团连接,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与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缔结友好学校关系,并捐赠体育教学物资。遵义市汇川区教体局向东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授旗启动县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将通过PBL项目化学习、同课异构、师资培训等形式提升服务乡村教育实效。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大学 A06沪遵两地三校 共话育人新篇 见习记者 林千惠2025-04-15 2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