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本报讯“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特级技师王志江用亲身经历书写着答案。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秉持航天报国的坚定信念,长期坚守机械加工岗位,从未离开过研究所科研生产一线。王志江先后获得了2024年“航天技能大奖”、春申金字塔杰出人才、上海市首席技师、上海百名技能英才等诸多荣誉称号,研究的各类技术成果也已在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嫦娥月球探测器等型号中实施应用。
在车间和零部件打交道的近万个日夜里,王志江陆续攻克了航天发动机控制阀门壳体精密加工、发动机微小孔超长径比加工等多项技术难题,设计制造的创新装置改变了航天发动机沿用多年的传统加工方式,提升效率近4倍……
作为空间推进系统火箭发动机头部等关键零部件加工的技能专家,王志江在生产一线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精通各类航天加工材料的精密加工、车削中心加工、车铣复合加工等操作方法,还练就了多套“独门绝技”。
在某型号研制生产周期短、节点紧的情况下,王志江凭借车削发动机用稀有金属铼/铱合金的高超技艺,攻克稀有金属加工难关,填补了国内金属铼车削技术的空白——目前,该技术已推广应用于超高硬度不规则型面加工。而在2023年航天六院绝技绝活发布和展示活动上,王志江的参赛项目“刀片式多型面快速定位夹具制作”因具有适用于多型面、高精度、快速装夹定位等优点,一举斩获六院绝技绝活“巧夺天工”奖。
面对“急难险重”,一次次破障前行、一次次超越革新,让王志江成为了机加团队的“主心骨”。日常工作中,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带领团队通宵抢急活、现场讨论技术难点、成立攻关小组……在他身体力行的感召下,机加中心的一线技能人员也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2023年10月,为按时完成某发动机型号全新方案头部产品的生产任务,王志江团队连续奋战38小时,成功啃下了这根“难啃的硬骨头”,及时将合格的产品交付设计师,赢得了“这就是机加速度,这就是机加觉悟,这就是机加担当”的交口称赞。
王志江也是机加中心许多年轻职工的“领路人”,他带领团队创立的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已入选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于2024年建成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研究所的支持下,工作室一直积极探索“一人一策”先导培优方式,为技能后备人才制订培养计划,组织参与技术交流、技能研修、技能竞赛等活动,致力于培养“跨专业、跨领域、跨工种”的复合型人才。
近五年,王志江带领团队成员先后4次荣获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创新奖,4次上海市优秀发明奖,及军队科技进步奖、集团公司航天贡献奖、航天技术能手、航天技能名师等荣誉。
始于初心,臻于匠心;器物有形,匠心无界。如今的王志江不仅是研究所的一名数控车工,坚持奋战于航天科研生产一线,还受聘成为了上海市人社局“大国小工匠”技能导师和徐汇区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团成员,利用自身技能专长和实战经验,在整个社会发挥航天工匠的光热。凭借“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和坚守,他努力开拓着自己的人生广度,持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