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都市

上海蓝皮书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25)发布

注重自我感受是新职业青年入职的重要因素

记者 范彦萍

本文字数:1342

    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本报讯 昨天,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上海蓝皮书: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25)》。该蓝皮书围绕上海人民城市社会建设,从总报告和社会民生、社会政策、社会治理等方面,聚焦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议题,深入研究现状、经验、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总报告依据2024年对上海市民的抽样问卷调查,从民生、民意、民享三个维度构建指数,调查发现指数总体处于较高水平,进而描述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增进民生福祉的方向建议。

    其中,蓝皮书的分报告——上海新职业青年生存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披露了这个青年群体的生存现状和他们的需求,并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

    蓝皮书调查显示,注重自我感受是新职业青年入职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当问到新职业青年选择当前这份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时,由高到低分别为“工作自由度”(19.7%)、“入职门槛低”(17.4%)、“兴趣爱好”(14.0%)、“发展前景”(13.7%)、“工资待遇”(9.7%)、“工作地点”(8.9%)、“家庭原因”(6.3%)。此外,选择“其他”的青年占10.3%。

    这表明,新职业青年择业的自由度高于传统行业青年,因此,从事新职业的青年自主性比较强,选择当前工作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青年并没有把工资待遇放在第一位,虽然工资待遇很重要,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这是当前青年注重生活质量的考虑,也可能是基于“过渡性”工作的考虑。

    从择业时新职业青年对收入、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重要程度可以看出,青年比较看重“高收入”“福利好”“职业稳定”“单位所在城市”“较多的发展空间”“良好的工作环境”“兼顾家庭,照顾父母”“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等,而看重“单位规模”的较少,说明新职业青年对自身发展的认识更为现实,对新兴职业也有较高的认同度。

    调查还显示,专业对口的新职业青年占比不到一半。从专业对口情况和职业培训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新职业青年专业完全对口的占12.6%,部分对口的占31.1%,不对口的占56.3%。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青年整体性的专业对口度大幅下降,而新职业青年由于处于非传统行业,专业对口度更低。数据显示,在当前就职的单位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新职业青年占72.0%,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的新职业青年占28.0%。数据表明,近1/3的新职业青年入职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培训,职业发展受到阻碍。

    蓝皮书预测,未来,新职业将会吸纳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很多新职业在就业方式和劳动关系上的变化导致出现新问题,目前相关管理政策并不完善,需要各方综合施策,解决好新职业青年的现实问题,促进新职业及新职业青年的发展。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都市 A06注重自我感受是新职业青年入职的重要因素 记者 范彦萍2025-04-30 2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