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

青年关心的事就是大家的事

五四青年节,首批青春建议征集员为普陀“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见习记者 朱彬

本文字数:2304

    会议现场。青年报见习记者 朱彬 摄

    青年报见习记者 朱彬

    本报讯 青年与上海何以双向赋能? 为更好推动青年参与到“十五五”规划建议征集中来,团普陀区委目前正携手各街镇首次面向社会招募100位青春建议征集员,共同编制“十五五”青年发展专项计划。5月4日,恰逢青年节之际,普陀区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主题活动在UBOX桃蔓里社区举行。活动邀请六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青春建议征集员为普陀区发展建言献策。与此同时,普陀区也正在为青年搭建更完善的服务平台。在两者的双向奔赴下,“青年在城区更有为,城区对青年更友好”的城市发展理念正不断落实落地。

    青年为城建言献策

    活动现场,来自高校、企业、媒体、青年创业者、社区志愿者等6位青年代表和AI建议官“小A”,围绕城市更新、安居就业、创新创业、青春经济、新消费新动能等青年人关心的话题为普陀区发展建言献策。

    普陀区“校园合伙人”暑期政务见习学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23级研究生温湘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选择普陀作为扎根逐梦的理想之城的几大要素。其中安居政策、就业政策、创业支持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但他认为城市与青年的关系不应该只是吸引与被吸引的关系,而应该是共筑和共享的关系。他号召普陀区企事业单位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见习舞台;补充青年夜校服务点为青年提供更多充电课程;增加青年驿站和人才公寓数量,并进一步降低申请门槛;制作安居就业政策一览图,打破线上线下信息壁垒。

    普陀区创青协副秘书长、上海屹秋科技有限公司CEO韩瀚在对1000家上海企业进行调研后,现场分享了自己关于打造更加贴合青年创业者需求的营商环境的思考和看法。调查问卷显示,受访者对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最低的两项为市场基金的可获得性和政府扶持。4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面临的挑战在于资金短缺,52%的受访者需要加强融资支持。

    对此,他从资金支持和创业成本两方面提出建议。“政府可加大资金支持,制定人才补贴政策、采取前置补贴政策。譬如,普陀区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为企业提供30万元至50万元补贴,入驻即发放。除了研发费用,办公室资金和人才安居也是企业两大成本。目前长征镇已实施提供200平方米2年以内免租政策,还为本硕博学生每月提供1500元~5000元安居补贴,对接期间可享受3~6个月的住房补贴。”他认为,这些试点政策目前已初具成效,希望进一步推广到其他街道社区。

    听了几位青年围绕安居、创业资金问题提出的建议,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普陀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青春力量、青春智慧。当前,普陀正加快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打造“引力场、智汇源、创芯孵化器和服务中心”。他希望青年在科技创新中展现作为,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半马苏河”建设等工作,在城市更新中贡献智慧,聚焦消防安全、垃圾分类、物业费调价等治理难题,积极参与“两楼一平安志愿者”工作,在基层治理中凝聚力量。目前,普陀团区委正面向社会招募100名青春建议征集员,为普陀区凝聚青年力量。

    城区为青年搭建平台

    普陀也在为青年完善全方位的服务。普陀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团区委通过多渠道问需青年、问计青年,对全区涉及青年发展的政策、服务、活动做了系统梳理,并推出了全区层面的“一站式”青年服务包,全方位助力青年在普陀“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为更好吸引和服务好各类来普陀的青年人才,现场还发布了《普陀区支持青年人才集聚发展若干措施》,围绕求职、创业、安居、生活、成长等五大方面为青年提供优质岗位开发、建设青年驿站、金融投资对接等政策扶持。即日起,随申办同步上线“青年成长服务一站式平台”,以及普陀区服务青年十大项目,为青年的活动日常提供“一站可达”“一键可申请”的便捷通道,助力青年一站式找政策、找活动、找项目。

    现场,普陀区与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共同发起“桃李共生·高校青年社区实践计划”,重点围绕城市更新、社区营造、志愿服务等领域,深挖在地资源,为高校师生参与社会治理搭建更多平台。

    作为首批青春建议征集员,桃浦镇阳光威尼斯四期青春社区主理人、青年志愿者何伶珺对此服务大加肯定。“获得感薄弱是当前青年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现实阻碍之一,‘桃李共生·高校青年社区实践计划’的发布,将从制度支持、资源倾斜和品牌打造上,助力青年从‘住客’真正成为‘社区合伙人’。”

    “如何依托普陀的高校资源优势,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青年发展型城区的建设中来是我们今年落实青年和城区‘双向奔赴’的一大抓手。”团普陀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等项目,鼓励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社区营造。而针对他们的优秀提案,团区委和桃浦镇将共同进行孵化,“这是一个双向赋能的过程,城区的焕新离不开年轻人的加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青年的光能被看见。”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青年 A04青年关心的事就是大家的事 见习记者 朱彬2025-05-05 2 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