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双创青年为何纷纷选择来上海筑梦?

这里有年轻的事业最需的空气和土壤

首席记者 范彦萍 实习生 张振宇

本文字数:2580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对科技创新把脉指向、对青年人才寄予厚望。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这样的迫切心情,正是上海青年投身创新创业洪流的真实写照。“上海青年造就青年上海,青年上海成为千万青年的圆梦之地”——在上海与青年的双向奔赴中,年轻的创新创业者们竞相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奏响上海这座城市发展交响曲中洋溢青春激情的澎湃乐章。

    ■04-05

    不管是仙工智能的赵越、最终序列的殷晓晗,还是梅卡曼德的邵天兰、千觉机器人的马道林,他们都不约而同将公司总部或重要的实验室放在了上海。他们缘何爱上这座城,来听听他们的真实心声。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实习生 张振宇

    青年报:你们如何看待具身智能这个赛道的机会?

    邵天兰:具身智能的未来非常广阔,我对具身智能的发展最终带来能进入千行百业的机器人非常乐观。但同时具身智能也面临长链条、高要求、应用场景碎片化等挑战,从炫酷的demo到能稳定大规模应用的产品,有很多挑战。

    马道林:具身智能是年轻的领域,更是年轻人的事业。上海这座城市既有产业基础、应用场景,又有充分的资源与活力支持年轻人在这个领域追逐攀登。我们千觉机器人就汇聚了这样一批小伙伴,大家在多模态触觉感知这个崭新的领域突破着新的纪录,为机器人赋予触觉感受物理世界的能力,推动具身智能早日走向产业落地。

    殷晓晗: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的前沿领域,正在成为科技与资本关注的热点。

    我认为,具身智能正处于从实验室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转折期,工业场景的快速渗透与技术迭代将推动赛道爆发。远期来看会非常有价值,解决方案产品化,本质性地提升效率,成为AI赋能实体经济的核心引擎。

    青年报:为什么选择在上海创业?这座城市有什么独特的吸引力?

    邵天兰:上海具有完备的上下游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产品到系统集成到应用场景等。这里有全球最发达的技术,最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我认为,这样完备的产业链并非短期内一蹴而就。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赵越:我是2015年毕业后就来上海了。之所以来沪,有多方面的考量。创业者的想法都很现实,哪里钱多,哪里能找到人才,我就去哪里。上海恰恰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需求。那段时间,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海市政府也给了很多的政策扶持,所以当时我们倾向于来上海创业。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来说,上海正好给了我们这些创业者这片沃土。

    殷晓晗:现在各地对于AI领域青年创业者的扶持都相当给力。我曾因为个人原因来到上海工作,对上海比较熟悉。从南洋理工毕业后,在考虑创业地时,全国还有其他很多地方可供选择。后面还是决定来沪创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是因为上海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上海市政府也非常欢迎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创业者来到上海。无论是办事效率上还是政策扶持上,这里的力度都可以说是“拉满”的。其次,上海的优质企业非常多,客户也相对优质。最后是上海有非常多顶尖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校需要企业,企业也需要高校,能大力实现“产学研”的闭环。我们会和一些高校合作项目,不断打磨细节,让好项目得以落地。上海丰富的高校资源可以帮助我们和高校快速对接。

    青年报:王兴兴说,今年全中国的所有机器人行业订单都很好,AI时代是属于年轻人的。你们能否给青年创业者一些建议?

    殷晓晗:对所有人来说,现在的每一天都是最年轻的一天,那我们就要做一些自己不会后悔的事。于我而言,创业就是我真正想做,不后悔的事。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时代、经历以及经济情况都不一样,创业这事没有一个普适的答案。对于其他青年创业者来说,我唯一能给到的建议,或许就是鼓励他们多去实践。

    赵越:我认为,年轻就是青年创业者最大的资本。怀着一腔热血去创业很重要。能把一件事干好,一个是精神上的,一个是路径上的。你先得坚定信心说这事我肯定能干成,至于怎么干成属于战术层面的,但在战略上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心。

    大咖说

    行业的发展任重道远,需要青年再接再厉

    记者联系到了王兴兴曾就读过的上海大学的老师,上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副主任、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任肖强。在他看来,如何更好地打通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一个重要的核心就是需要创业者具有产品意识。

    具身智能行业在外人看来是当红炸子鸡,但任肖强理性分析说,实际情况和大家预期的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个行业的发展任重道远。需要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创业者再接再厉。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党赞认为,人类是这个地球上唯一的具身智能体,所以我们要模仿它。有了这么一个很复杂的身体,才能把智能的极限展现出来。目前来看,具身智能还处于起步阶段,距离落地应用还需要经历技术快速发展的高峰期,同时机器人的标准、安全、伦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统筹考虑。青年创业者要有一个清晰的创业目标,适时规划及战略规划的能力,始终保持创意的多样性,科技嗅觉的灵敏性,拥有滚动融资的能力,才能构成创业者成功的可能性。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头版 A01这里有年轻的事业最需的空气和土壤 首席记者 范彦萍 实习生 张振宇2025-05-13 2 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