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青年

奋勇争先实干家

“飞”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绘就低空经济新图景

记者 刘秦春

本文字数:1964

    新时代的青年创业者,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钱雷,就是这样一位创业者。他从城市回到乡村,将无人机当作“绣花针”,为乡 村振兴绣出了智慧图景。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返乡,飞得高,飞得远

    上海奉贤区翼枭航模技术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上海翼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雷是土生土长的奉贤人。他常说:“离乡不离土、乡土在心怀。”于是,在外求学工作多年后,他选择返乡。

    钱雷在做智能无人机之前,从事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应用等工作。2017年,他第一次接触无人机。出于个人兴趣,他买了一台大疆无人机设备用于拍照。当时,他身边了解无人机的人非常少,这让他一度感到孤独。

    在深入学习无人机设备的过程中,钱雷凭借过去的工作经验积累,敏锐地发现了创业契机。他在想,无人机的特殊优势如何应用到各个行业? 能否为政府、为社会治理提供解决方案?

    于是,2017年11月,钱雷和两个朋友一起创业,上海翼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时,无人机在上海还是新兴产业。钱雷就带领创业团队前往大疆总部培训、学习,从无人机的构造、应用入手,逐步深入了解。经过3个月的努力,他们拿下了大疆UTC无人机培训奉贤分校的授权,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基础。

    翼枭初次选址在光明社区金海公路旁。在这望乡瞻城的地方,翼枭从无到有,一天天地成长壮大起来。2020年,翼枭正式入驻南桥镇江海村,成为落户村里的第一家科技公司。钱雷将此称为“回家”。

    当时,江海村的总部经济项目“江海蜂巢”全新亮相并开始招商。此时,翼枭公司也正寻找更适合无人机试飞的场地。钱雷回忆:“之前公司在科技园区,试飞无人机要四处找场地,经常借用学校操场等。而乡村有开阔的田野,正适合无人机各项场景应用试验。”

    就这样,钱雷和团队告别商务楼,搬进了村子里的农民房。选择进驻江海村,除了一份乡土情结之外,还因为研发无人机需要一片广阔天空,而城市里的天空太过逼仄。“在这里,无人机可以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钱雷说。

    扎根,飞得细,飞得精

    “无人机在社会治理方面大有可为,可以解决人到不了、车到不了、船到不了的问题。”钱雷说。

    江海村为翼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在这里先行试点新技术,公司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同时,因为翼枭的到来,村子的方方面面都在改变,治理变得智慧化。村委会有了数字大屏,7000多人口的管理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

    例如,翼枭开发了外来人员门牌码管理系统,租客扫码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租赁合同,租客个人信息即时上报后台,便于村里统一管理。无人机巡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翼枭通过数字建模、无人机巡查等方式,助力乡村实现精细化治理,克服了以往乡村治理只能靠监控探头和巡逻人员的局限性,让隐蔽角落的脏乱、宅前屋后的乱搭建、危化品的乱堆放等情况无处遁形。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布局,翼枭逐渐在上海无人机市场站稳脚跟。公司服务涉及公安、消防、农业、城运等多个场景,推动低空经济融入各行各业,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初创团队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如今的25人,其中党员5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6人。

    2024年,翼枭全年营收突破2180万元,同比增长超37%。全年新增2项专利申请、9项软件著作权,其中数字村居三维可视平台、“5G+无人机”远程侦察系统、林业三维建模算法等3项技术获上海市第一批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无人机自动化机场部署量达50个,覆盖奉贤区90%行政村,日均执行任务超200架次。行业影响力升级,翼枭荣升大疆创新直属行业A级代理商,成为南上海地区唯一获此资质的企业;与奉贤区政府共建“低空经济赋能乡村治理”示范基地,带动区域内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落地超30个。

    “科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乡村治理水平,提升乡村生活质量。乡村振兴需要科技的力量。”钱雷说,科技的力量能让乡村变得更美好,他们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也正为之不懈努力。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青年 A07“飞”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绘就低空经济新图景 记者 刘秦春2025-05-19 2 2025年05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