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报讯 上海是中国电影工业的发祥地。今年是中国电影诞辰120周年,上海这座“电影之城”也将举办系列纪念活动。5月18日晚,“4K修复版《神女》现场交响乐配乐特别献映”在上海影城SHO一号厅杜比剧场举办,这部公认的中国默片巅峰之作、现实主义电影的永恒经典,由著名作曲家邹野作曲、上海交响乐团现场配乐,著名导演胡雪桦现场执导,为千位观众完成了属于上海这座“电影之城”的特别献映。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由上海市电影局指导,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电影博物馆和上海电影资料馆共同承办的这场“电影+交响乐”的大秀,将电影的最新修复技术、上海影城的顶级放映设备、上海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出、现场舞美编排完美结合,给上海观众带来一场超越单一艺术载体的新型体验,实现了对艺术形态的多样性探索,为电影之城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上海的文旅商体展打造了新样本。
1934年,吴永刚导演、阮玲玉主演的《神女》上映,轰动一时。本次展映的《神女》为最新修复4K版的上海首映,中国电影资料馆技术团队依托先进的AI技术,将35毫米硝酸底片进行4K扫描及修复,极大地提升了修复效率和质量。阮玲玉旗袍的丝缕褶皱在上海影城杜比剧场的大银幕中纤毫毕现,老上海街巷的烟火气息跨越九十年时空扑面而至,让影史珍珠《神女》呈现出最完美的视觉效果。
上海交响乐团也派出了三管编制、70余人的演奏团队与女高音歌唱家的豪华阵容,演出人员更是配合场景,穿上了具有海派传统风格的服饰完成演奏。影院里还重新搭建了舞台、灯光和音乐演出音响系统,只为给观众带来最完美的视听体验。
随着2024年《弘扬城市精神打造电影之城 上海市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的发布,上海不断擦亮“上海电影”这块金字招牌。本次特别献映活动立足上海,为新老影迷量身定制复合型文化消费场景,同时为建设中的“电影之城”提供一份富有启发性的文化消费案例。
此次创新放映活动,不仅依托于技术与艺术两个层面,引领观众重返20世纪30年代的沪上时光,让《神女》“重获新生”,也以实际行动响应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5月18日当天,上海电影博物馆和上海电影资料馆还为观众准备了两场大型主题论坛。第一场为“4K修复版《神女》现场交响乐配乐特别献映”导赏论坛,论坛特邀吴永刚之孙吴嘉葵,《神女》配乐作曲家邹野,以及现场导演胡雪桦,为大家解读《神女》和本次特别献映活动的看点和文化意义。第二场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价值化”主题论坛。现场我们请到了上海电影博物馆副馆长王腾飞、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以及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各位嘉宾通过各自的实践,热烈探讨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如何让珍贵的文化遗产“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