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晚会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现场揭晓了最终评审结果并颁奖。其中,上海京剧院的蓝天和上海歌舞团的朱洁静分别列于榜首和榜二,包括孙娜、鲍陈热、袁国良在内共15名演员荣获这一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
这是举办已有42年的梅花奖首次落户上海,实现了上海这座城市与中国戏剧领域最高奖项的双向奔赴,产生的文化共鸣深远而持久。期待上海未来能与全国乃至全球戏剧艺术有更多精彩互动,推动“亚洲演艺之都”不断提质升级。
■02、04
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5月21日晚在上海文化广场揭晓。蓝天、朱洁静等15人获梅花奖,闽剧《画网巾先生》等5部作品获曹禺戏剧文学奖。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据悉,获得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是蓝天(京剧)、朱洁静(舞剧)、孙娜(河北梆子)、鲍陈热(台州乱弹)、袁国良(昆剧)、李哲(京剧)、李晶花(曲剧)、王越(京剧)、尹春媛(柳子戏)、梁静(蒲剧)、黄瑞妮(秦腔)、陈丽俐(婺剧)、李敏(秦腔)、秦海璐(话剧)和周帆(湘剧)。
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奖作品有闽剧《画网巾先生》(编剧:戴先良)、越剧《钱塘里》(编剧:谢丽泓)、话剧《屈原》(编剧:黄维若)、京剧《张謇》(编剧:龚孝雄)和话剧《捉迷藏》(编剧:李宇樑)。
“朱洁静又重生了!”对于获得梅花奖,“鹮仙”朱洁静很激动。她说这是时隔27年她再次站在梅花奖的舞台上。去年她夺得了白玉兰奖,原本希望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一场暴风雨袭来,小鸟的翅膀折断了。”这是指她生了一场大病。“但就像一个哲人说过,做好准备,进入烈焰之中,不化成灰烬,怎么重生呢?”
上海京剧院的蓝天是凭借《智取威虎山》而获得梅花奖榜首。去年他刚刚成为了青年报的“上海文化Talk”的主角。“能够在上海角逐梅花奖,是向‘娘家人’的一次汇报。”蓝天说。这场终评演出,上海京剧院倾全院之力护航:重新制作舞美,恢复35年未现的现场大乐队,交响乐与京剧传统乐队交织出磅礴气势。演出前,蓝天拒绝了一切社交,等到大幕一拉开,物我两忘,他就是杨子荣。一场场戏高潮迭起,蓝天的水衣一遍遍湿透,肉嗓已如刀割,仍满宫满调,观众席的喝彩声“掀翻房顶”,耳边是“炸了窝”的叫好。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评价:“蓝天的唱腔字正腔圆,表演情感充沛,‘打虎上山’他唱得是神完气足,现在正是他的最佳状态。”
著名编剧黄维若的话剧《屈原》这次获得了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这是他时隔30年再获此奖。黄维若告诉记者,30年前获得曹禺奖时他刚刚开始剧本文学的创作,获奖给了他很多鼓舞。而他之所以能一直坚持写下来,与国家这些年的发展有很大关系。“生活是创作的灵感源泉。而国家这些年取得的成就给了我很多灵感,我抓住了与生活交流的机会。”
中国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评奖严格遵循《中国戏剧奖章程》及文艺评奖改革相关文件精神。获奖演员涵盖京剧、昆剧、秦腔、舞剧等11个剧种及艺术门类,地域横跨13个省区市。新疆乌鲁木齐秦剧团、台州乱弹剧团等剧团首次入围并斩获梅花奖,展现戏剧生态多元活力。本次获奖剧目兼顾传统经典与现代创新,如《铡判官》《信仰》等,凸显艺术传承与时代精神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