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发来贺信,向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对复旦120年的办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寄予了殷切期望。
在建校120周年之际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复旦师生无比激动,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学校第一时间举行党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研究部署学习贯彻任务。大家纷纷表示,要更好交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旦答卷”。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加快向创新型大学跨越升级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表示,在建校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这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总书记的贺信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语重心长,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复旦大学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学校在新起点上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裘新表示,复旦大学将把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新起点上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战略举措,转化为师生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学习的强大动力。我们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加快向创新型大学的跨越升级,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深化新文科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坚持“四个面向”,聚力攻坚“卡脖子”难题,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高水平开放办学,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建设教育强国中打头阵、在实现自主创新中当尖兵,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作出新贡献,不负总书记的厚望和党中央的期待。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说,贺信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容丰富,具有十分强烈的情感凝聚力、思想感召力和实践动员力,为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注入了蓬勃动力。复旦即将踏上第三个甲子的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精神为引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传承光荣的爱国传统和优良的校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不懈地深化教育科研改革,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的良性互动,一体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和一流大学创新体系。大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级,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金力说,一方面,以新文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引领党的创新理论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同向同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深耕冷门绝学,源源不断孕育出传世之作。另一方面,聚焦国际科技竞争最前沿、科研范式变革最前沿、未来产业发展最前沿,坚持“四个面向”,勇担基础研究主力军使命,不断提升“从0到10”的创新驱动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厚植创新文化沃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赵东元如今还多了一个身份——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院长。在他看来,总书记的贺信也是对我们提出“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的要求。学校成立新工科六大创新学院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依托学校强大的理科基础,推动围绕“新工科”的产教融合。“我认为,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往往有赖于真正的原始创新,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通过强大的基础学科交叉把理科成果工科化,锚定国家需求和产业急需,孕生出新的技术。我们希望通过材料的突破,引领产业的变革;着力把研究用在国家需要的地方,集中优势资源,协同攻关解决重大重点问题,进一步促进培育未来学科,厚植创新文化沃土,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赵东元说。
党的二十大代表、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执行院长、教授迟楠也有“新职”。迟楠说,未来信息创新学院是复旦大学为面向未来重大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打造的新工科电子信息类创新学院,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初心、坚守使命,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新兴产业,重点布局未来信息技术领域,以硬核科技为引领,着力培养具备前瞻视野和卓越能力的学术及行业领军人才,努力建成我国未来信息技术颠覆性原始创新和拔尖人才培养高地。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艳华表示,作为一名复旦大学的教师,特别是一名思政课教师,充分认识到贺信对于高校立德树人实际工作的重大指导意义,同时也深感责任之重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国家前途命运,是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根基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我将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辱使命,为荣耀我们的国家、荣耀我们的事业、荣耀复旦不懈奋斗。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苏长和说,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一员,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立足本职岗位,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扎实推进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自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持续加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努力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中,在世界哲学社会科学格局的深刻演变中,为中国政治学赢得一席之地注入复旦力量。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储以微说,今年是生物医学研究院建院20周年,生物医学是关乎人民健康和科技强国建设的关键领域。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将以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为指引,坚持“四个面向”,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协同创新。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为己任,以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为目标,为推动我国生物医学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国家发展贡献复旦学子的力量
总书记的贺信同样令广大学子倍感振奋,更觉使命在肩。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23级博士生沈笑晞是《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沈笑晞说,作为中文系的博士生,自己将立足复旦中文学科传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她一定会继续讲好陈望道老校长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承弘扬复旦优良校风学风,赓续红色基因,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孙玉齐是一名即将毕业的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博士研究生,总书记的贺信使他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我既为母校120年的辉煌成就深感自豪,更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总书记对复旦科技创新的深切期许。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殷切嘱托,为我们从事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锚定了奋斗坐标。我深知人工智能技术是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更是服务国家重大产业创新与弯道超车的驱动力。”毕业后,孙玉齐将秉持“工科问题理科化,理科成果工科化”的新工科理念,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努力奋斗,力争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瓶颈,通过创新创业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新质生产力,为国家重大产业发展贡献复旦学子的力量。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3级经济学专业本科生许晋豪也由此对新时代高校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贺信中,总书记就深化教育科研改革、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等方面寄予厚望。作为一名经院学子,许晋豪认识到,在新的时代坐标下,经济学科更要注重实践导向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才能更好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2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周奕煊深切感受到时代赋予的使命——既要做科研创新的探索者,更要做红色星火的继承人。“当前,教育强国建设呼唤学科交叉型人才。我辈数学人当以‘数’为器,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架设理论桥梁。未来,我将继续深耕泛函分析方向,让算子代数的工具服务于工程创新,让基础数学切实成为驱动新工科技术创新的引擎。”周奕煊说。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