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国际

英法,在地缘“寒风”中靠近

本文字数:1023

    当马克龙8日踏上英国土地的那一刻,他不仅是17年来首位国事访问英国的法国总统,更是英国脱欧后第一个到访的欧盟国家元首。

    从威廉王子夫妇的机场迎接,到首相斯塔默在发布会上的“拉手秀”,再到法国出借国宝级的“巴约挂毯”,种种精心安排的“热络”场面,都指向一个事实:英法这对曾因脱欧而疏远、因潜艇订单而生怨的邻居,正在俄乌战火与特朗普回归的背景下,选择重新走近。

    欧洲必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马克龙在威斯敏斯特的演讲说出了许多欧洲人的心声。当特朗普质疑北约共同防御承诺,美国对乌援助摇摆不定之时,英法这两个拥核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得不选择了靠拢。地缘政治的寒风,正迫使它们抱团取暖。正如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在国宴上所说,两国关系至关重要。

    访问的重头戏,是双方签署的《诺斯伍德宣言》。宣言首次明确双方将就各自独立的核威慑力量进行协调,更宣布组建最多5万人的法英联合部队,预备未来派驻乌克兰维和。法国电力公司大手笔注资英国核电站项目,被马克龙誉为“能源主权的基石”。两国领导人甚至宣布在超级计算机、卫星通信领域联手,试图把欧洲打造成全球科技竞争中的“第三极”。

    移民议题的“一进一出”机制看似最具突破性:英国遣返非法抵英者,同时接收同等数量“有合法留英理由”的法国移民。斯塔默称其为“打破偷渡商业模式”的利刃,马克龙亦承诺“数周内启动”。然而,每周仅50人的初期遣返规模,相较于今年上半年突破2万人的偷渡潮,不过是杯水车薪。

    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两国的温差暴露无遗。马克龙高调呼吁承认巴勒斯坦国,意图拉英国共同行动;斯塔默政府却顾忌国内亲以势力及与美协调需求,只是强调“需要更多磋商”。这种温差揭示两国的战略考量差异:法国欲借外交自主重塑欧盟领导力,英国仍秉信英美特殊关系——在跨大西洋关系与欧洲协作间走钢丝。

    当皇家礼炮的硝烟被海风吹散,当温莎国宴的银器被封入绒匣,当特朗普9月访英行程逼近,当乌克兰战场烽烟再起,英法的“破冰”之旅,才刚刚穿过第一片浮冰。 

    据新华社电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国际 A07英法,在地缘“寒风”中靠近 2025-07-12 2 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