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独具个性的青春小店正在用新业态重构青年消费新场景。从一家小店的探索到一座城市的“探潮”,创意飞扬、承载梦想的店铺为城市带来更多生机和烟火气。
扎根社区接地气
宠物+共享办公
Coffee Chat工作社交两不误
吸引青年聚人气
音乐+会客厅
“日咖夜鼓”反哺社区
创意蓬勃冒热气
“退休市集”
银发巧手遇上青年创意
■04-05
藏在小巷深处或转角街边的小店就像是城市商业的“毛细血管”,关系着城市的烟火气。聚焦青年客群、主理人也是年轻人的青春小店,这些年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
近日,静安团区委正在积极制定促进静安区青春经济的若干举措,一批注重场景应用的青春小店进入了静安共青团排摸的名单之中。静安团区委正在通过分析片区青春经济的应用场景和街区场景,关注青春经济中的创新商业模式和消费场景。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场景一
扎根社区接地气
宠物+共享办公
Coffee Chat工作社交两不误
去年5月,受相关部门“企业自主创新”政策鼓励,陈颖把策划公司从普通创业园区搬到石门二路苏河湾沿街,顺势开出“狗莉莉咖啡”,多了一个主理人身份。
“莉莉”是陪伴了她十年的流浪狗,离世前撑着在门口苦等主人回家,站着去了汪星球。陈颖为了纪念它,给小店取名“狗莉莉咖啡”。
“狗莉莉咖啡”作为一家主打“人宠共食”的宠物友好咖啡店,开启了宠物新消费模式。陈颖期望,很多和她一样的“毛孩子”家长,可以有一个携宠办公的空间。希望大家可以走进咖啡馆,以宠物之名社交。“不少客人会带着爱犬进店,在陪伴主人办公、社交、喝咖啡的同时,狗狗们也会有它们的专属下午茶。”
开店之初,陈颖就定义了新的办公场景:即“咖啡+”的复合式办公场景。她把一楼留给原策划团队办公,又把整店改成LOFT:一层保留卡座,二层新增景观区与沙龙区,让原本严肃的洽谈场景,装进更为轻松的咖啡店,同时把二楼开放给创业者办公、办沙龙。
陈颖告诉记者,二楼的空间不会强制收费,对于主理人举办沙龙活动也不收取场地费,而是以基础消费代替场地费的形式欢迎不同的主理人开展不同的沙龙主题。“我们也自建了主理人交流群,定期交流学习。咖啡店开店一年多来,已经累计开设了30多场不同主题的沙龙活动。”
“现在流行起一种新消费模式——Coffee Chat,即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分享一个主题或交流一个项目。来我们这里办公的有很多是一人制公司的负责人。他们的创业项目很新,主理人的年纪也很轻,以00后居多。”陈颖认为,正因为共享办公空间,让她接触到了自己所在的传统行业接触不到的业务,开了眼界。自己主营是做策划的,没准还能来个跨界合作。
“既然身在街区,我们也希望和这个街区产生链接。”陈颖介绍说,从去年开始,咖啡店就开辟了户外工作者的自助取水点,为外卖快递小哥等免费提供饮用水,为社区尽一些绵薄之力。
此外,咖啡馆地处苏河湾沿线,附近有诸多骑行爱好者,网上还晒了不少夜跑线。陈颖所在的策划公司便发挥自身优势,原创了一部分以“狗莉莉”为原型的苏河湾打卡地图、插图、贴纸等。
“未来,希望我们能成为连锁品牌,让大家看到‘狗莉莉咖啡’的店名,就知道可以带上‘毛孩子’过来办公、聊天、参加各类活动。”陈颖说。
场景二
吸引青年聚人气
音乐+会客厅
1993年出生的小杨是ECHO打击乐体验馆的主理人。她的主业在金融领域,而兴趣爱好则是架子鼓。几年前在学鼓时,她找遍了上海的培训机构,发现市场仍以教授儿童为主。于是,经过一番周转,她在恒丰路上租下了一间沿街商铺。考虑到“架子鼓产生的噪声较大”,且“隔壁是商务办公区”,为了不影响其他公司正常办公,小杨便想到了“日咖夜鼓”的形式。
区别于普通的音乐培训场地,ECHO的一楼更像一个开放的公共会客厅。这里不仅是学员的活动空间,也向周围的白领和居民敞开——人们可以来喝咖啡、小憩,或者组织各类活动。
不少学员拥有店铺密码锁的权限,即便是深夜或凌晨也能自由进出练习。为了满足多元化需求,一楼咖啡区配备了高速千兆WIFI,吸引了许多带着笔记本电脑的白领前来“驻扎”。对他们而言,这里是移动办公的理想场所,而一旦加班感到疲惫,只需上楼就能即时转换场景,打一段鼓放松身心。
小杨透露,店内的专业设备足以用于演唱会现场,因此小店也渐渐成为许多专业鼓手和来沪参赛乐手的聚集地。
因为平时的工作很忙,小杨迄今还是一名架子鼓的初学者,在她看来,这家店更像把架子鼓爱好者的练习场放大了。因此,她更愿意营造一个玩的场景并且提供条件,让爱好者们在这里练习。“外面的培训机构要么不提供练习场地,要么按小时收费。很多学员和我说,这里不像营利性场所。我就淡然一笑,因为我的初心是以玩为主,理想状态是每个月有盈利,养活老师。”
ECHO开店快满一年之际,看到青年夜校日益红火,小杨也萌生了开设夜校班的想法。她积极四处打听可行性,并借助各大平台进行推广尝试。
契机很快出现:一天晚上,小杨收到了天目西路街道团工委老师的信息。原来,街道正在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借此机会,街道团工委与网格员一同上门走访了ECHO,并随后在小店组织了一场团建沙龙活动。区域化团建单位、网格青春联盟的青年们齐聚于此,在咖啡香中共同为青年小店如何融入社区、提升人气出谋划策。
与共青团组织建立联系后,小杨开始更深入地参与到街区活动中,积极反哺社区。例如,她主动提出并参加了由街道团工委和中兴金融街区党支部联合主办的“中兴金融街区青年生活节”公益演出。此外,她还在炎炎夏日为快递小哥们送上了解暑水果,以实际行动回馈社区。
小杨透露,接下来计划与街道合作开设“青年夜校”,为周边白领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以公益价格让更多人体验打击乐的魅力。
场景三
创意蓬勃冒热气
“退休市集”
银发巧手遇上青年创意
上海戏剧学院人物造型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张帆是幸运的。去年7月,她在一场创业比赛中夺冠后,得以参加上戏首个落地在静安寺街道“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项目——长乐966就业创业服务站举办的“我的小店开在巨富长”联合快闪活动,并由此成为免租快闪店的第一位店长。
张帆的小店名称独特——“Tamadrama退休市集”。这源于她与同学的共创工作室正从人物造型设计向礼服设计、妆造、文创品牌及创意市集拓展转型。张帆的母亲是一名颇具人气的羊毛毡爱好者,在网络上拥有一群年轻粉丝和同龄同好。这为合作埋下了伏笔。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同为创业者的母女俩,因母亲的一句提议——“你可不可以办一个针对退休设计者的市集?”——开启了她们的共同事业。
张帆从妈妈那了解到,很多老人退休后依然坚持在做传统手工艺品,但不知道年轻人的喜好,年轻人则有很多创意想法需落地,两个群体可以互补。而“退休市集”里售卖的作品就是银发手工艺人与青年设计师、待业青年共创的手工艺品。
去年7月份到11月底,这家快闪小店享受了近4个月的免租,因为没有租金压力,小店孵化初见雏形。在去年12月,经静安团区委引荐,华润置地团委给予场地扶持,“Tamadrama退休市集”成功入驻万象天地。
这家青春小店里不仅有青年设计师的创意作品集合,还有银发手工艺人的温暖制作;既有体验工作坊,又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寄售业务,最多的时候吸引了40多个原创品牌入驻。
“我营造的这个场景是包容的,可以和一些有艺术梦的不同年龄段的人一起‘搭伙创业’,希望这里成为创业者的交流空间。”当然,对开小店这件事,张帆表示自己也是边开边摸索。“‘巨富长’街区的客流量较大,很多年轻人是直奔我们店来打卡。如今的消费者和以前不一样了,更注重体验感,买的就是情绪价值,我会不断调整,适应新消费需求。”
作为95后青春小店主理人、云里·云南铜锅米线联合创始人,李昌辉深谙营造年轻人喜爱消费场景的关键。他介绍道:“我们在上海开了13家连锁店,其中4家位于静安。店名中的‘里’字,寓意着‘上海里弄’,这直接点明了我们的核心策略——打造富有在地特色的‘街区店’。”
李昌辉告诉记者,以泰兴路店为例,店址毗邻张园,这里是和“巨富长”一样的有历史沉淀的品质街区,整个街区弥漫着浓浓的上海腔调,这样放松惬意、生活化的场景吸引了周边不少工作生活的白领居民前来消费。而因为小店位于街边,店铺吸引了不少自然客流。“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互动,被街区的人群看见,持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在行动
聚焦青春经济
静安“亮新招”
打造青春经济创新新消费街区、青春经济亲子新体验街区、亲子互动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综合体验区……静安团区委正在悄然下一盘大棋。为深入挖掘青年群体的创造力与消费潜力,团区委积极制定促进静安区青春经济的若干举措,希望助力青年积极投身于青春经济的发展浪潮中。
聚焦青春经济的应用场景和街区场景
从售卖商品到体验式工作坊,从宠物友好到老少共创,从单体店到社区公共会客厅……事实上,青年的消费模式正向场景化和街区化转变。
静安团区委书记陆迪介绍说,目前,静安团区委正在和静安的多个街镇商讨,制定为青春小店赋能的方案。拟根据片区打造青春经济创新新消费街区、青春经济亲子新体验街区、亲子互动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综合体验区。
陆迪举例介绍说,街区有许多现成的资源,比如可以通过免租开店等举措,帮助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创业和就业。而一些烟火气较浓的街区,可以成为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起点。
“值得一提的是,众多职能部门也一起参与进来为青春经济赋能。”陆迪介绍道,比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团委积极参与青春小店主理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帮助他们合规经营、少走弯路。又如静安寺市场监管所聚焦青春小店经营过程中需求,为主理人们量身打造专属创业指导服务,助力小店轻松前行。
致力打造多个新消费场景的青春经济街区
“无场景,不文旅、不青春”,静安团区委计划打造多个新消费场景的青春经济街区,在打造爆款场景尝试中探索新玩法新消费。
比如青春经济创新新消费街区计划依托活力街区的潮流文化底蕴与创意氛围,打造集创意、时尚、科技于一体的青年创业试验田与孵化基地。聚焦青年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配套政策扶持、资本对接、导师辅导等资源,不仅吸引青年创业者入驻,还通过场景化消费体验带动年轻客群,激发创新创业生态活力。
青春经济亲子新体验街区则计划整合街区的商业综合体与音乐文化资源,打造“音乐+亲子”双轮驱动的综合消费区。通过业态融合创新,满足家庭客群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亲子互动等多元需求。
青春经济新就业群体赋能街区则计划针对居民区密集区域,聚焦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构建专业化就业培训与服务平台。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