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如果你是网络“大V”,你可以来上海。即便还不是“大V”,如果你有心做好“内容创作”,你也可以来上海。7月15日,《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简称“沪九条”)正式推出,体现出上海发展数字内容的雄心。无论你是财经博主还是电竞主播,只要是“优质内容创作者”,就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支持助力,感受政策红利。大道至简,在上海,一大批互联网内容创作者正在双向奔赴中与城市共成长,书写自己的传奇,也亲身参与和见证城市文化软实力与在线文娱产业的飞跃。
■08
在复旦数学系学到了理性思维,在武警部队锤炼了坚韧意志,在市场运营岗位获得了实战经验——这些看似迥异的人生轨迹,最终交会于卢椰身上,塑造了一位独特的“科技翻译官”。她的日常充满张力:上午还在临港新片区的高精尖实验室拍摄,下午已置身BilibiliWorld 2025展会现场,感受二次元文化的澎湃热浪。
如今,卢椰全身心投入以“安吉拉洞见”为核心的短视频IP矩阵建设,致力于拆解复杂产业逻辑,推动上海科创故事“破圈”。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片蓬勃热土,为她提供了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的丰厚土壤和不竭灵感。想到这点,卢椰便觉得自己的这条“另类之路”走对了,而且越来越有奔头。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优质内容是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的重要引擎。‘沪九条’旨在构建‘友好型生态’,让创作者更安心地产出高质量内容。在我看来,这体现了上海对互联网内容的重视——它不是‘浅层娱乐’,而是驱动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卢椰
破壁人
硬科技,不高冷
大学时代的军营淬炼,赋予卢椰超越同龄人的坚韧与抗压能力。职场打拼与创业经历,让她深度浸润互联网与大消费领域。这些经历沉淀为一个强烈的感受:汹涌的科技变革浪潮,亟须被“翻译”成大众理解的语言。
2018年,AI技术进入爆发期。在“金字塔尖”,上海汇聚了商汤、中芯国际、寒武纪等顶尖企业,而在“金字塔底层”,公众却很难获得关于AI技术通俗易懂的解读。这种巨大的认知鸿沟,在卢椰眼里是难得的机遇。从公众号试水到视频号风口兴起,她全力投身短视频创业,创立“安吉拉洞见”IP矩阵。
“我想当‘科技翻译官’,用短视频拆解产业逻辑,架起科技圈与公众的那座‘认知桥梁’,希望硬科技不再高冷,推动上海科创故事的破圈传播。”卢椰有着明确的前进方向。
数年耕耘,矩阵效应显现,全平台粉丝突破800万。“安吉拉洞见”跻身财经领域TOP10博主,蝉联2023—2024年视频号官方互选平台TOP50账号。旗下“清醒科技Pro”成为科技互联网领域TOP10大号,触达创投圈领军人物及一线科技企业决策层。这些成绩,正是卢椰团队打通专业与大众壁垒的“转译”能力的最佳印证。
马拉松
大潮中,守初心
面对“大V”这个称呼,卢椰始终保持清醒,“哪有什么奇迹和大运,无非是无数个坚持的日夜。”她说。
回忆在科技和财经领域同时孵化新IP时的挑战,她坦言最大的困难是“不确定性”。“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于设备、人才与制作,成功概率却如雾中行船,难辨方向。”卢椰认为,内容创业最难过的坎,正是从0到1的冷启动。
团队曾面临抉择:追逐热点、制造噱头换取速成流量,还是坚守高质量内容?卢椰笑言,“尤其在起号阶段,这种平衡考问策略,更考验人性”。最终,他们选择后者:坚持正能量价值观,拒绝低俗谣言与焦虑贩卖。团队坚信,唯有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方能赢得长久信任。
从起步至今,卢椰团队始终恪守三大原则:只做精品、坚持原创、扎根一线报道。
“每个视频,我们都精雕细琢。”卢椰透露,受众看到的1分钟视频,背后常需2~3天制作周期——涵盖深度调研、文案脚本打磨到后期包装渲染。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功夫,渐渐换来了认可。无论是普通公众的一句“学到了新知识”,还是业界大佬对内容精准拆解的点赞转发,都成为卢椰最大的前行动力。创业初期,当一条视频单日阅读突破500万,他们意识到“这件事成了”。渐渐地,高流量开始更频繁地“敲门”。
面对行业内的转载、录屏“截流”现象,卢椰团队坚守原创底线。成为“头部”后,她坦言遭遇过“极致模仿者”——从账号名、头像、封面色调到人设近乎完全复刻。但她充满自信,“他们能抄走‘外壳’,却抄不走团队的灵魂”,因为那是对科技与商业趋势的深度洞察和独特视角。
从刚结束不久的BilibiliWorld 2025,到即将开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再到每年的上海车展、进博会、工博会,卢椰的身影总活跃在一线,以确保内容的真实与前瞻。
在她看来,坚持不易,贵在信念坚定。内容创作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需要创作者以耐心和热爱,在流量大潮中守住初心。回首来看,正是这些“难”,才塑造了韧性,也才成就了今天多个IP矩阵的齐头并进。
使命感
被感动,去行动
《巨头暗战BW,圈层经济争夺战》《1000米的高空,一个新经济层正在崛起》《数智化升级 中小城市如何整出“科技与狠活”?》《年轻人爱上的“碰一下”正在抢滩注意力经济》……打开“安吉拉洞见”等视频号,真人出镜的封面,引人入胜的标题,扑面而来的是内容创作者的活力与敏锐。深入一线制作原创内容时,卢椰常被深深感染,这份感动激励她更用心地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
上月,她讲述了中国盾构机与国产AI大模型的创新故事。参与“走进新国企”活动时,卢椰清晰记得中铁隧道局负责人的话:“西方用专利筑墙,我们用协同造桥。”刹那间,民族自豪感与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感变得无比具体而强烈。这份炽热情感,自然融入了她后续有温度、有力度的科技叙事中。
《巨头暗战BW,圈层经济争夺战》的诞生,源于选题会上对“上海酒店价格反常暴涨”现象的追踪。团队迅速锁定根源——二次元盛会BilibiliWorld即将开幕。团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我虽然不是二次元的狂热粉丝,但到了现场,简直要被这种热爱感动哭了。‘痛文化’浓厚而多元,随着00后的成长,‘痛车’也第一次高密度出现在BW。”卢椰说,“我们希望从第一视角将这些观察展现出来。”
这份常被一线故事点燃的感动,赋予卢椰讲述上海故事、中国故事更深沉的使命感。“选题、写文案、拆脚本、拍摄、剪辑、包装、全渠道发布和运营复盘,这是一整个链条化生产。正是高效耦合的团队协作,让我们实现爆款量产化。”卢椰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