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

一场同龄人之间的未来畅想

青年报社学记团“捕捉”WAIC少年高光时刻

记者 张逸麟

本文字数:1265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本报讯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吸引了海量媒体到现场采访,青年报社学生记者团的小记者也在焕发大能量,用自己的观察与采访,捕捉大会的一个个亮点。前一天,他们与参展的青年才俊尽情交流,而昨天由马裕蔚、邵如依、王亦一、沈语晨组成的学记团队则负责大会闭幕式的采访,采访对象也换成了同龄人,有志不在年高,人工智能大会一样是少年的舞台。

    为了让AI更好地走进生活,今年大会首次提出“WAIC City Walk环游记”概念,将整个上海变为一个巨大的AI体验区,其推出的AI+智慧生活、AI+智能终端、AI+都市工业、AI+创新生活、AI+都市映像五条City Walk路线,串联起全市124个打卡地。这一大会亮点,也以“WAIC CITY WALK 青少年环游记”的形式,搬上了昨天下午的闭幕式舞台,并成为开场节目。5名红领巾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其中的魅力,引来台下阵阵掌声。

    节目完成后,小讲解员和小记者齐聚一堂,聊起了参演的感受。面对小记者邵如依的提问,来自南汇新城镇的红领巾讲解员周羽菲表示,站上闭幕式舞台时,自己“稍微有一点点紧张,但更多的是激动”,周羽菲说道,“因为我是第一次上这么大的舞台”。

    男生讲解员张艺腾则向小记者马裕蔚讲述了排练时的经历,“排练过程中,我可能会有一些语言不连贯、卡壳或是字音不标准之类的问题,我的解决方法是听老师的指导,然后不停练习”。对于今年的人工智能大会,张艺腾用“太酷了”来总结,来自临港的他对AI有着特殊的感情,“能参加这次大会,我非常荣幸并且很自豪,在这里我看到了上海的AI力量,也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张艺腾直言自己的梦想,“未来我也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梦想提供给养,为上海这座智慧之城谱写我们这一代人的传奇”。

    荣获今年AI无人机—无人机自主飞行挑战赛小学组一等奖的杨北辰同学,也来到了闭幕式现场。去年的比赛中,杨北辰因为一次操作失误导致时间紧张,最后获得二等奖,但今年他再进一步。小记者邵如依问起他两次参赛的变化时,杨北辰表示自己今年学会了克服紧张,在比赛中摆放无人机、二维码时有了更多经验和耐心,终于顺利完赛并拿到了第一。

    结束了两天的大会之旅,小记者收获满满,也平添了几分自信,马裕蔚觉得自己的“社牛”属性非常适合担任小记者,“只要鼓起勇气,跟陌生人交谈并不难,大人们总说,没有我熟络不起来的人”。谈笑间他突然间话锋一转,“我也更坚信了,科技改变生活”。马裕蔚显得非常自信,“也许在AI方面,现在的中国还在争第一,但过不了多久,中国一定会成为全球第一”。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 A03一场同龄人之间的未来畅想 记者 张逸麟2025-07-29 2 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