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烽火印记照青春 使命担当向未来

宝山青少年在淞沪抗战纪念馆庄严升国旗

记者 刘春霞

本文字数:1176

    本报讯 记者 刘春霞 清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胜利广场庄重而宁静,来自宝山实验学校分校的少先队员与消防青年共同组成护旗方阵,他们步伐坚定、意气风发,护卫着国旗走向旗杆。国歌奏响,红旗冉冉升起,全体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

    昨日上午,“烽火印记照青春 使命担当向未来”——2025年“国旗下成长”宝山区青少年升国旗暨爱国宣讲主题活动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来自宝山多所学校的少先队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的前夕,我们站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这片曾经浸染着先烈热血的土地上,回望历史,思索未来,那26吨重的纪念碑就矗立在不远处,它沉默的纹路里,刻满了‘誓与宝山共存亡’的烽火印记,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段血火交织的悲壮历史……”现场,来自宝山区吴淞实验学校的马颢隽同学铿锵有力地进行了题为《传承抗战精神,少年强中国强》的主题宣讲。

    成长于部队大院的马颢隽,从小听着军号,满眼都是迷彩军装,从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坚毅的眼神和挺拔的脊梁中,他更早地理解了“牺牲”与“奉献”的重量,也对“抗战精神”和“少年强国”有了更为深刻和真切的体会。“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中。我们站立的地方,是无数先辈梦想中的盛世中华;我们仰望的蓝天,曾有雄鹰誓死捍卫。”马颢隽号召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传承抗战精神中最核心的爱党爱国情怀,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将‘爱国’二字,化为刻苦学习、锤炼品德的具体行动。我们是什么样子,未来的中国就是什么样子。”

    现场,宋至博、谢睿乔、孙可妍、丁博涵四名同学给大家带来了情景剧《给烈士家乡的一封信》。他们以书信为媒,搭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桥梁,通过“同龄人对话、跨地域联结”的方式,深情传递着宝山学子与英雄故乡青少年之间的情感共鸣。

    看着孩子们充满感染力的表演,指导教师、宝山区少年宫艺术语言教师宋护彬满是感动:“这是只排练了2个晚上的成果,那么长的剧,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好。”

    本次活动由团市委指导,团宝山区委、区教育局、区文旅局、区少工委联合主办,区少年宫、淞谊实验学校、宝山实验学校、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区消防救援站共同协办。活动现场,全体人员肃立垂首,向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致以深切的缅怀。随后,青少年代表还一一向抗战纪念碑献花。

    ■03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头版 A01烽火印记照青春 使命担当向未来 记者 刘春霞2025-09-18 2 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