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念控制行为,这可不是科幻片里的画面,而是现实可触及的场景。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9月23日正式开幕,位于国展中心6.2H馆的“创新科技馆”里,百余项上海最新的科技成果集中亮相。记者看到,这些创新的科技成果,既面向未来,也关乎民生。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脑机接口,将意念化为行动
戴上脑机接口设备,不用手动,看着眼前游走过来的小鱼,脑子里想两秒“捉鱼捉鱼”,这样进行10分钟的“脑电波捕捉”后,就能成功用意念控制机械手,让没有任何传感器的机械手和猫爪一样,自动去抓捕屏幕上的小鱼。
这就是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一场真实应用演示,它让“意念控制”从想象走向了现实的前沿。
上海术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对这一“人工智能多模态脑机接口平台”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公司副总裁靳辉告诉记者,演示中所用的正是该公司最新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医疗设备,“主要应用在医疗上,可以帮助中风后偏瘫的患者做神经康复”。据他介绍,这款设备已成功支持了中国首个脑机接口病房在北京天坛医院的落地建设,并已帮助超过1000名患者完成了无创的神经康复治疗。
在上海,这项技术也已展开应用,目前在上海长海医院康复科进行临床试验,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则被用于帮助孤独症及多动症儿童,为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无创治疗体验与康复希望。
脑机接口的未来也绝不止于医疗。“比如在车内做驾驶员的疲劳检测,可以控制智能家居,窗帘的开合、灯光的明暗,脑子里想一下它就自动响应了。”靳辉向记者描绘了这一前沿产业更广阔的应用图景。
核磁共振,实现超便捷布设
未来,在社区、救护车、养老院甚至居民家中,或许就能便捷地做个磁共振检测。在创新科技馆里,一台源于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超便携式磁共振检测仪器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体验。
“传统磁共振设备基于超导原理,体积庞大,对环境要求极为严格,通常需要配备专门的配电间和操作间。而我们这台超便携式磁共振仪器,仅需极小空间,占地约2平方米,可轻松布设于养老院、社区医院甚至居民家中,极大拓展了应用场景。”上海智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刘树成介绍道,低场强设计则使这台设备对环境更加友好。
“目前设备主要应用于头部和四肢关节的诊断,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已经投入科研应用。”刘树成表示,不仅允许家长陪同检查,还内置了动画播放功能,儿童可以看着动画片做完检查。“我们还特意在设备外观采用了暖色调和卡通造型,增强亲和力。”
刘树成介绍说,便携式设备无须特殊维护,仅需软件更新,目前价格约为传统设备的一半。“随着未来大规模量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至传统设备的十分之一左右,让更多基层医疗机构和普通患者受益。”
具身智能,加速工业场景落地
走到“智能制造”展区上海具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一场关乎具身智能如何从概念走向工业级应用的生动演示正在上演。
展台中央,只见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在复杂场景下高效完成分拣任务,精准的动作与无缝的协同引得现场观众频频驻足。这正是由具识智能自主研发的全国产自主可控具身智能操作系统insightOS所驱动的工业级解决方案。
通过具识智能的核心产品insight Studio全栈开发平台,机器人最终实现了从识别、抓取、搬运到放置的全自动化操作。整个流程控制在180秒内,成功率超过90%,并可稳定连续工作2小时,更高效的同时也更为可靠。
据具识智能创始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治军介绍,insight Studio拥有广泛应用前景。他表示,目前具识智能的技术与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并与机器人企业,中车集团、一汽模具等行业龙头展开了深度合作。“此次我们在工博会上亮相,展示了具身智能技术的最新突破,也预示着未来在工业场景规模化落地的新阶段正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