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都市

梧桐树下写代码 风貌区内搞科研

长宁亮出“十四五”优质答卷

记者 陈嘉音

本文字数:1931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本报讯 2024年,长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89亿元,是2020年的1.8倍,“十四五”规划前四年平均增长7.8%;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8.8%……昨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长宁区亮出“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的有力数据。

    梧桐树下写代码,风貌区内搞科研;咖啡馆里开晨会,烟火气中聊创新。长宁区委书记张伟表示,“十四五”规划以来,长宁聚焦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牢牢把握“大虹桥”“数字化”战略机遇,坚持不懈抓发展、谋改革、惠民生、优治理,推动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新提升、人民城市建设展现新气象。

    锚定“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目标

    在周家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楼,小姚的咖啡吧刚刚经过了一个月的试运营。他今年23岁,是一名残障人士。之所以选择将店开在这里,首要原因是“自己本身就住在附近”。更为关键的是,在考察店址时,小姚希望寻求政策扶持,“当时想看有没有这方面的优惠,而街道主动伸出了橄榄枝。”街道向他提供场地支持,减少了房租的压力。

    据了解,中心以“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枢纽型”为理念,创新建成了“同周”系列,即“同周会客厅、同周学苑、同周书房、同周运动馆”四大主题空间,通过空间分层集约、功能复合叠加、机制协同联动,致力于打造多元一体的“苏河同周,同城共家”温馨港湾。

    民生服务凸显温度,始终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长宁区全面铺开“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每年滚动实施“为民办实事”,着力促成四个“有”。第一是老有颐养。全区养老床位达到7411张,万名老年人床位拥有率居中心城区首位。第二是学有优教。“活力教育”内涵不断拓展,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第三是医有善治。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区,重点推进区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异地迁建等项目,构建“全+专”模式区域特色医联体。第四是劳有保障。积极推进“人社服务进楼宇”专项行动,建成22个社区就业服务站点,持续提升“楼门口”“家门口”就业服务质效。

    在城区治理上,长宁区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充分赋能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将“治理痛点”转化为“幸福支点”。

    实现“十、百、千、万”的亿量级突破

    “十四五”规划前四年,长宁区实现了“十、百、千、万”的亿量级突破。“十亿”指的是收入增量,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实现超50亿元增量,年均增量超10亿元,财政支撑发展更加有力;“百亿”指的是楼宇产出,诞生金虹桥国际中心这幢税收“百亿楼”,创下全市商务楼宇的“亩产奇迹”,74幢重点商务楼宇税收贡献净增近200亿元,载体空间利用更加集约;“千亿”指的是产业规模,目前已经形成软件信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租赁商务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主导产业牵引作用更加突出,其中,软件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8%,位居全市第一。“万亿”来源于“数字”特色,全区电商平台交易总额达1.62万亿元,年均增长17.7%,占全市交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改革攻坚破局立新,积极抢抓大虹桥战略机遇。全力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国家战略,东虹桥片区税收年均增长13.6%,占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比重超40%。持续推进企业出海总部集聚区建设,打造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实体平台。深入实施“总部增能行动”,“十四五”规划以来累计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2家,各类总部和研发中心累计达153家。

    当前,长宁区科技创新蔚然成势。大力推动科创回归都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响科创“主引擎”。高标准建设“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目前已集聚近900家创新型企业,培育出黑湖科技、西井科技等一批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所、硅酸盐所合作成立数字硅巷(上海)孵化器,加大集成电路应用创新概念验证中心等全链条科技服务布局,更好地服务科技成果率先转化。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都市 A04梧桐树下写代码 风貌区内搞科研 记者 陈嘉音2025-09-24 2 2025年09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