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细化意定监护制度 上海修法破解养老难

记者 刘昕璐

本文字数:1975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应对人口老龄化,法治保障上如何应对?9月25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决定,新修改的条例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记者获悉,决定紧扣上海人口老龄化实际,以意定监护制度细化落地为核心,同步明确赡养人陪护假、破除老年人消费年龄限制、强化养老科技支撑等重点内容,精准回应老年人权益保障中的现实需求,为上海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框架。其中还首次明确,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其赡养人可享受每年累计不超过五个工作日的带薪陪护假,若为独生子女还能再多两天。

    进一步推动

    意定监护“落地可感”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常江表示,这是《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实施近十年来的首次重要修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精准回应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新挑战、新诉求,为持续推动本市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增进老年人福祉筑牢制度根基。

    在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制度完善中,意定监护制度的细化实施成为此次修订的重要亮点。意定监护制度允许老年人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事先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充分尊重老年人自主意愿,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方面,明确意定监护协议的多元确认方式,除可进行公证外,老年人还可邀请居委会、村委会、老年人组织、养老服务机构等参与见证现场情况。

    另一方面,强化监护监督与信息管理,鼓励老年人及其监护人将意定监护协议信息告知民政部门或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可探索依法为相关个人或组织提供协议信息查询服务,提升制度透明度。

    此外,支持专业性社会组织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担任监护人或提供监护监督服务,并明确民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形成“协议签订—过程监督—服务保障”的完整闭环,切实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权益。

    今年,市政府已将制定推进我市老年人意定监护实施的有关政策列入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相关文件即将正式出台。

    破解消费痛点

    并强化科技支撑

    在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方面,明确提出本市将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相关产业,积极培育银发消费市场,强化要素保障。其中,特别强调推动养老科技创新,鼓励相关企业研发适老化产品与服务,借助科技力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同时,对发展养老金融作出规定,引导金融机构推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金融产品,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财富管理与养老保障需求。

    条例同时明确经营主体“不得设置不合理年龄限制”的义务,要求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提供适配服务,切实破解消费痛点,释放银发经济潜力。“比如说,一些健身房设置了年龄,60岁以上就不能来了;一些旅游产品,75岁以上就不能参与了。针对这些调研情况,我们希望各行各业都能够避免年龄‘一刀切’,让老人们老有所乐。”市民政局副局长娄国剑表示。

    陪护假入法

    缓解照护压力

    记者发现,针对赡养人照护患病住院老年人压力较大的问题,新增专门条款确立陪护假制度。

    决定第六条提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老年人因患病需要赡养人进行照料护理的,鼓励赡养人所在的用人单位通过调整工作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其赡养人可以享受每年累计不超过五个工作日的陪护假。赡养人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所生的独生子女,可以享受每年累计不超过七个工作日的陪护假。陪护假期间的工资,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

    这一规定既覆盖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又通过明确“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强化权益保障,为家庭照护提供刚性制度支撑,让老年人在晚年能够获得更充足的亲情陪伴与照护服务。

    ■02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头版 A01细化意定监护制度 上海修法破解养老难 记者 刘昕璐2025-09-27 2 2025年09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