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向前的时代背景下,昨日,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迎来揭牌两周年纪念日。从1.3万平方米的“创新苗圃”成长为辐射徐汇全区超1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热带雨林”,“模速空间”全区集聚超700家大模型企业,建成涵盖上游要素层、中游模型层、下游垂类应用层的闭环式产业生态。
这两年来,这些入驻企业到底有哪些获得感?记者走进了这个被媒体誉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的生态社区,一探究竟。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上下楼即上下游
“不好意思啊,让你久等了。”会议结束后,魂伴科技的90后创始人真地抱着“二舅”出现在了记者的面前。
“二舅”是真地收留的一条流浪狗,因为分身乏术,自诩为“创业狗”的他只能带“汪星人”上班。这种开放自由的氛围,弥漫在整个空间里。“模速空间”是24小时开放的,偶尔忙得连轴转的时候他还会和小伙伴在这里过夜。
一谈到入驻一年多来的感受,略显疲态的真地瞬间兴奋起来。“很赞,深深地感到我们是空间里的一分子。”这名AI男的话顿时密了起来,“我们不是闷头在做事,而是和整个空间一起在成长。所谓AI一年,人间10年。这个圈子的节奏极快,你能感受到我们和空间的邻居们都在快速发展。”
去年入驻“模速空间”时,魂伴科技刚注册,只有3名全职员工,转眼一年过去了,公司员工增至13人。
在“模速空间”里有句名言叫“上下楼即上下游”,此言非虚。就在前一天晚上,真地还在和另一家“模速空间”的企业在洽谈合作事宜,打算联名合作一款消费电子产品。
在魂伴科技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公司员工要尽可能参加“模速空间”举办的社群活动。在真地眼里,这是汲取最新行业知识的场所,也是“捞人”的好地方。这里不仅有专业人士,还有对AI感兴趣的大学生。
最近,魂伴科技新增了一个位于一楼的机器人工坊。这里有数台与智元等机器人公司共同进行二次开发的机器人,未来这些机器人将走进千行百业,更好地就业。“我们公司的目标就是为机器人赋予不同的灵魂。比如这台机器人最近在学习各种才艺,它能打架子鼓、会弹吉他,还能播报天气、和人交流。”
作为首批入驻“模速空间”的租户,和魂伴科技一样,万能小in创始人李新德也尝到了“上下楼即上下游”的甜头。
万能小in是一款专业的AI知识助手,基于个人/团队知识库,提供知识管理、精准问答及专业写作服务。不同于通用AI工具,它的产品定位于有大量文献需求的科研用户。个人版已服务500万名用户,其中付费用户70万名。“以前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算力问题,租机器。现在,我们的算力用了‘模速空间’的企业无问芯穹的,价格更便宜也更专业,一旦有问题上下楼一沟通就即时解决了,反馈很高效。空间里的另一个高校教师创业团队则采购了我们的工具。真的是上下游都有合作。”
产业链完整、社区氛围佳、信息密度高等种种原因,让李新德成为“模速空间”的“死忠粉”。“坦白地说,我考察过很多创客空间,大多只是提供办公场所。但这里不一样,它更像一个社区,能让企业间互通有无。”
打造全天候“活力圈”
在“模速空间”里,不少企业的创始人都很年轻,像汤皓诚、真地这样的青年创客已成为中坚力量。
在“模速空间”三楼的公共空间,记者发现了一面配套空间及服务需求调研问卷墙,这一期的主题是“你希望开设哪些线下社交场所?”在问卷墙的左边还有“灵感共创栏”,空间的青年从业者可以通过便利贴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原来这是“模速空间”团委为调研青年需求而设的问卷墙。
作为建在科创先导产业高质量孵化器上的团组织,2024年5月,“模速空间”团组织正式成立。回顾团组织成立500多天的点点滴滴,“模速空间”团委书记车龙萍有感而发:“团组织开始发挥作用的时间与‘模速空间’揭牌是同步的,我们的‘初创小团队’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精准调研企业需求,截至目前已经开展近百场政企对接活动,梳理问题建议并反馈至政府部门,为青年创业者争取政策支持。在‘模速空间’全过程孵化服务体系的强力保障下,‘邻居就是合伙人’已经成为这里的新常态。”
两年来,累计举办超600场行业研讨、技术沙龙、产品发布活动,参与承办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AI应用创新创业大赛,打造“模速路演日”“模速开放麦”“极客夜话”等品牌活动,吸引线上线下超百万人次参与;针对新媒体传播趋势,创新推出“模速校友会”线上播客,邀请入驻上下游AI企业负责人挖掘与时俱进的解决方案、真实有料的行业洞察和激励人心的青年创业故事,累计推出45期节目,收听量近14万人次……回顾这份成绩单,车龙萍觉得既充实又骄傲。“我们直面‘创业青年最需要什么’‘新兴企业能获得什么’,面对青年创业者对资源整合的迫切需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提及团委的工作思考,车龙萍希望将青年的热爱和青年的发展结合起来。“我们团委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活动不少,不仅服务一般意义上的团员,更延伸到了青年群体。”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两年来,“模速空间”团委围绕青年交友、就业创业、产业发展、运动养生等多个主题,打造出“AI在西岸”“模速下午茶”“模速能量站”三项模速青年品牌活动,目前已开展了10个主题的24场次青年活动,吸引千余人次模速青年参与。
今年针对模速青年话题度、关注度高的运动和音乐两大项内容,该团委创新搭建“模速运动家”“模速音乐家”两个社群,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吸引了近300人加入社群,开展线下社群活动10场次。此外,“模速空间”目前也正在积极构建融合产业、学习、生活、休闲的“第三空间”,让这里成为青年友好的“24小时年轻力单元”。
“就拿我们前不久刚刚收官的ZenMotion古法健身活动来说,我们携手入驻AI体育企业连续开展了8周,每周都会抽出一天时间外请专家带着大家练太极拳和八段锦等,因为名额有限,每次都要接龙抢课,有3名模速青年几乎是从头跟到尾来上了7周的课。”车龙萍介绍说。
服务各领域“AI原住民”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模速空间”深知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尤其注重吸引和培养青年创新人才,打造青年创新创业首选地。
据“模速空间”相关负责人张韵介绍,这片“年轻人的空间”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才,他们中有90%来自产业背景、80%毕业于知名高校,50%是海外名校和海外创业归国人才。其中,近三分之一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多企业创始人、CEO、CTO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不少来自各领域顶尖的“AI原住民”。
在创业支持方面,为了助力更多潜力项目从“萌芽”走向“成长”,“模速空间”成立了“模速导师团”,邀请了20余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学研复合型人才或在龙头企业具有资深从业经验的领军人才以及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担任企业导师,为初创团队提供精准、实用的指导,此外也凭借自身的行业资源与影响力,为初创项目链接更多合作机会,帮助企业快速落地、高效试错,助力更多潜力项目从“萌芽”走向“成长”。
张韵介绍说,在线下氛围营造和空间优化方面,“模速空间”正在升级打造模速具身工坊与AI Life Style专区(如AI学术酒吧、AI疗愈空间),聚焦沉浸式技术实践与交互式设计落地,打破传统办公与休闲的界限,将AI融入日常社交与生活,让交流与学习自然发生,支持创业者高频互动。
在“模速空间”这片“年轻的空间”里,每一天,都有新的创意在咖啡讨论中碰撞火花,每一周,都有新的产品在这里发布走向市场。“模速空间”仿佛成为黄浦江畔的“AI超级工厂”,源源不断地产出创新成果,为上海建设人工智能高地注入强劲动力。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