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蛇年,国人称蛇为“小龙”,所以国庆长假期间去上海博物馆来一场“寻龙记”也是相当合适的。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中华文明探源系列大展第四展的“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在这个国庆将进入收官阶段。假期结束的10月8日,此展就将落幕。
说到红山文化,首先要知道红山是一座什么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城区的东北郊,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名叫“乌兰哈达”,蒙古语意思就是“红色的山”。赤峰这座城市因拥有红山而得名,而“红山文化”也由此命名。考古学者论证,红山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至5800年前后迈入古国文明阶段。红山文化分布于辽宁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以及河北省北部地区。
中国的史前文化目前定名的有几十个之多,但是红山文化显得尤为特别。其特别之处就在于红山文化不仅以龙图腾、龙信仰而闻名,还是“中华礼制之源”——早在6000年前就已构建了发达的祭祀礼仪体系,形成了中华民族敬天、崇祖、尊王的传统信仰,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路径和特质。现在中国人都自称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华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如果要为这条中华龙“溯源”,那红山文化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
“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最大的看点就是龙。位于展厅C位的一条故宫博物院馆藏“C”形龙目前已是大网红。此玉龙呈现“C”,线条简约,鼻尖微微翘起,既威严又不失呆萌可爱。应该说,龙的图腾形象在中国过去五六千年之中是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所以今人才会觉得可爱。
而展览中的一枚“玦形玉龙”则是1980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那日斯台遗址,同样很萌。记者看到此龙为黄玉质地,龙身蜷曲呈头尾相对式,头部较大,额头隆起,圆弧形双耳竖起,隐隐凸起的一对大圆眼睛极具神韵,下额前伸,吻部凸出。用砣具将唇、眉、鼻等部位以阴刻线琢出轮廓,线条流畅,磨制光滑。颈部对穿一圆孔,内视有平行旋转的螺旋纹。尾端圆收呈细尖状,器身光素无纹。
玉龙是最为人熟知的红山文化玉器,根据器形差异可以分为C形龙和玦形龙两种。前者多为遗址采集,因整体造型近似C形而得名。正式发掘出土的玦形龙数量较多,名称可能主要源于蜷曲的身体,其定名学界未有定论,有猪龙或者熊龙等不同说法。
展期:6月26日—10月8日
开放时间:10:00~18:00(17:00停止入场),周二闭馆(国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上海博物馆东馆一楼光明乳业第一特展厅
门票:免费
本版撰稿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刘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