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CAAI智能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与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联合承办,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协办的“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从通识课程到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教学展示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活动在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孙磊等多位领导的见证下拉开序幕,青海果洛中学与福州晋安区的访问团也参与交流,为活动增添了跨区域协作的色彩。
教学展示:AI赋能跨学科课堂新探索
上午8:30,活动在学校尚真楼正式启动。两节融合人工智能的跨学科公开课率先亮相,展现了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创新结合。数学教师吴茎洁以“听见数学——探索音乐中的数学”为主题,从长笛演奏切入,引导学生观察波形图并借助AI工具构建正弦型函数模型,深入探究纯音频率与十二平均律的数学原理。课程进一步延伸至傅里叶分析与乐曲创作,通过数学建模与AI辅助工具,实现了数学、音乐与物理的跨学科融合,激发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意识。
化学教师柴瑞娟则围绕“揭秘预包装食品的‘身份证’”展开教学。学生化身质检员,通过向AI助教提问获取实验方案,开展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定量实验,并进一步利用AI生成的Python程序提取溶液颜色参数,探索智能估测蛋白质含量的创新方法。课程以“人主导、AI辅助”为核心理念,在实验验证与技术应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批判性思维。
深度研讨:共绘AI教育融合新图景
公开课后,与会专家与教师齐聚研讨环节,就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路径展开深入交流。华东师大一附中校长袁芳以“智启未来:AI赋能教学新生态”为题,系统介绍了学校“一个核心、双轮驱动、三阶推进”的人工智能实验校建设框架,并分享了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案例。她强调,学校将持续探索技术与教育共生的特色发展路径,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学科专家点评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肖恩利指出,数学课以建模为主线,突破年级限制,融合AI互动与多学科内容,实现了“收放有序”的教学效果,为AI时代的数学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杨浦区教育学院化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刘丽君则认为,化学课堂通过AI辅助实验与智能分析,构建了完整的科研流程,兼具创新性与实践性,充分彰显了“技术赋能教学”的潜力。
此次教学展示活动生动呈现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的阶段性建设成果与课堂实践样态,有效分享了AI技术助力学科教学创新的有效经验,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积极探索,为数字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文/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