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本报讯 金秋十月,世界级生态岛化身国际自行车竞技场,全球顶尖女车手在崇明岛上演了一场风驰电掣的较量。10月14日—16日,2025年永达天恒·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在上海崇明激情开赛。当发令枪响起,这一世界级竞技的竞速轨迹已超越竞技体育本身,画出了生态岛一条清晰的“体育+”产业发展弧线。
“1+3”构建赛事新生态
作为巴黎奥运会后首个完整赛季的重要一站,且是赛季末争夺积分的关键时刻,环崇明岛女子世巡赛此番强手云集。全球18支顶尖车队中有5支世巡队级别,包括了现世界排名第三的阿联酋ADQ车队和位列第四的历德崔克车队。
记者了解到,这次在崇明岛上所举行的不仅有专业选手荟萃的世巡赛。就在世巡赛开赛后不久,汇聚全国十余支优秀俱乐部车队车手的2025长三角公路自行车精英赛,也从崇明新城公园出发。
包括该赛事在内,15日与赛事同期举行的上海市少儿体育联赛平衡车超级联赛(崇明站)暨小小滑步车赛SKIDS环崇明赛站,以及于12日率先举行的TREK100,均为今年世巡赛的配套赛事活动。
围绕世巡赛“做文章”,创新推出“1+3”赛中赛模式,正是本届世巡赛最大亮点之一。崇明区体育局副局长俞永峰表示,此举正是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世巡赛这样的顶级赛道”,真正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融合发展。
通过赛中赛的设立,环崇明岛赛事主办方不仅大大同步提升了赛事贡献度与关注度,也构建起了专业与大众骑手同台、互促的赛事新生态。
打造IP,全产业链生态深耕
记者从崇明区获悉,自行车经济已是崇明体育产业“长期竞争力”的一个代表,经过20年的培育,崇明已从承办自行车赛事,发展为构建“赛事IP+基础设施+产业链+人才培养”的完整自行车经济生态。
如今的崇明,已形成“一环、五圈、十五纵、多点”的休闲自行车绿道体系。环岛景观大堤骑行道100多公里的长度、9米的宽度,成为周末市民骑行的热门选择。
崇明正以赛事为切入点,逐步引进自行车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一方面,通过举办环崇明岛女子世巡赛、长三角环岛精英赛等赛事,吸引自行车装备品牌、赛事运营公司入驻。
另一方面,崇明正探索“自行车+民宿”“自行车+研学”等新业态,部分乡镇的民宿推出“骑行套餐”,游客可租赁专业自行车,沿着乡镇专属骑行道游览,晚上入住民宿并品尝崇明农家菜,让运动成为“消费入口”。
国际顶级赛事作为龙头,显著提升了崇明的全球能见度与消费拉动力。据介绍,除环崇明岛女子世巡赛外,IRONMAN 70.3铁人三项赛与国际三人篮球大师赛等接连落地。铁人三项赛吸引1135名选手,创下直接经济效益3667万元、间接经济效益1.2亿元的亮眼成绩,其中吃住行娱购消费高达4886万元,展现了顶级赛事的“流量”与“留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