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三季报”20日最新出炉: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增长4.8%。这些重要数据的背后透出了哪些信号?
信号一
中国经济延续稳中有进态势
信号二
政策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信号三
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
■02
中国经济“三季报”20日最新出炉: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增长4.8%。这些重要数据的背后透出了哪些信号?
信号一
中国经济延续稳中有进态势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总体表现如何?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用三个“没有变”作出评价——
“经济平稳运行的主基调没有变”“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态势没有变”“经济韧性强潜能大的基本特性没有变”。
看经济增长: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0.4个百分点;经济增量达39679亿元,同比多增1368亿元。
对中国这样超大体量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稳定发展已属不易,在各种风险挑战交织背景下仍体现了坚强韧性,则更显可贵。
再看就业物价: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与上半年持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略降0.1%,但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0.6%,其中9月上涨1.0%,涨幅连续5个月扩大。
最后看国际收支:
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逐季回升;9月末外汇储备继续保持在3.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
“放眼全球,5.2%的经济增长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始终是全球经济增长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
信号二
政策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一系列宏观政策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全方位扩大内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激活“主引擎”——
“前三季度,以旧换新等提振消费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消费市场实现稳定增长。”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司长于建勋说。
今年,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分四批向地方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明显增强;截至9月10日,今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突破830万份,相当于每天有超3万人申请换新车。
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方面,今年财政政策打出组合拳,配套金融政策及时推出,前三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0个百分点。
积蓄“新动能”——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众多科技领域实现突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持续深化,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不断转化。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其中,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29.8%、40.5%、98.0%。
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超前布局,带动数字经济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
畅通“大循环”——
随着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市场竞争秩序得到改善,货物、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加快。
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连续第2个月收窄。前三季度,货物、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4.8%、4.4%;在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作用下,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额同比增长106.8%。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以来,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效实施,扩大内需、活跃资本市场、整治“内卷”等一系列政策发力显效,既为当前经济运行“稳底盘”,也为长远发展“蓄势增能”。
信号三
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支撑
压力挑战之下,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发言人表示,前三季度经济增长5.2%,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从发展动能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国经济正在换上新的增长引擎。新质生产力发展将继续创造新的增长点,有助于对冲下行压力,增强上行动力。
“综合来看,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但也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要有效发挥各项政策效能,统筹好短期增长和中长期发展,推动新旧动能平稳转换,持续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能。
据新华社电


首页


放大
上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