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创新发展,共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

记者 刘秦春

本文字数:2385

    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本报讯 10月26日上午,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上海世界会客厅开幕。本届大会以“创新发展,共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为主题。国内外各地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企业人士在大会上探讨如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全体大会发布了2025《上海指数应用报告》。上海应用指数是围绕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进步水平进行科学诊断和趋势研判的国际权威指数。致力于为各国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工具,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大会还发布了2025版《上海手册》。自2011年首发以来,《上海手册》已成为世界城市日的重要知识成果,以及各国城市展示可持续发展成果和经验分享的重要平台。今年,《上海手册》收录了21个案例,深度讲述了城市故事并细致还原其解决方案的决策过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与有效举措,让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在更广阔的范围得以分享与传播。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奥托·海因里希·赫尔佐格指出,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整体性的建模城市空间,需要由多智能体人工智能组成的整体系统,来将可持续性纳入城市规划和监测进程当中。

    这样的系统可以模拟、验证并且视觉化不同的规划,也能优化城市的可持续性,比如说可以优化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可以确保城市治理的方式是以证据为驱动的,能有效提升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减少环境影响,提升气候韧性,也能够通过生成个性化的沟通策略与模拟公众反馈,促进公民参与,提升决策的透明度。

    “数据是数字时代的自然资源,城市智能是人工智能的皇冠。”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提出,只有解决了城市的问题,人工智能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另外,王院士还提出了一个城市大脑之问:我们是否可以只用10%的资源支撑城市的发展?他认为,回答好这一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剩下的资源实现城市未来的发展。

    [上海方案]街区元宇宙激发青年活力 地铁智慧维保守护公共安全

    10月26日上午,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上发布了2025版《上海手册》中文版。过去五年,《上海手册》遴选了来自全球30余个城市的优秀实践案例,并全部上线至联合国人居署官网,成为各国城市学习的重要资源。今年,上海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数字社区元宇宙案例和上海地铁“智慧维保”工程案例入选了《上海手册》。

    让技术融入社区烟火气

    街道如何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和区块链技术解决社区治理中信息不对称、商业活力不足、青年参与度低等问题? 据上海浦东新区东明汇明心街区发展服务中心理事长刘璟介绍,东明路街道覆盖面积约3.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超30%,是典型的超老龄社区。

    刘璟告诉记者,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那些问题,项目尝试“让技术融入街区的烟火气”,在视觉层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对实体社区中心进行三维复刻,同时与上纽大新媒体合作开发AR口述史系统,让居民通过扫描街区触发历史影像。

    算力层,项目开发了基于地理围栏的电子优惠券自动发放系统,实现商铺与市集客流精准导流。同时在关系层引入区块链技术发行NFT数字徽章,与VR游戏公司、AI技术公司合作进行非遗文创融合性设计与产品化,激励社区各行业青年参与社区治理。

    “项目实施期间,我们累计举办活动300余场,吸引6000余人次参与,产生1287份社区提案,其中32份被采纳实施。”刘璟介绍说,项目获得了2024年上海市社会组织创新大赛金奖,其“技术服从社区需求,技术激发青年治理活力”的治理模式已在上海市15个街镇推广落地。

    地铁维保“智慧”至关重要

    上海是全球轨道交通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地铁在896公里运营里程、日均超1000万人次客流的压力下,由申通地铁集团主导开展了企业级数字化转型。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奚笑冬向记者介绍了项目开展情况。据他介绍,项目 历时25年分四阶段推进。2000年至2010年以道岔微机监测等零星试点开启技术探索,2011至2017年建立车辆、供电等专业智能运维平台,2018年至2023年实现跨专业数据联动,2024年起构建“1个网络级平台+6大专业系统”完整体系,2025年完善智慧维保应用建设赋能核心业务,构建以“控制塔”为核心的智慧决策应用。

    该项目首创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通过3万多个物联网传感器实现设备状态毫米级监测,将故障处置时间从60分钟压缩至20分钟;开发AI预警系统使重大故障预测准确率达95%,年避免运营损失超2亿元;建立“云—边—端”协同架构,日均处理数据超10TB支撑实时决策;构建“控制塔”核心应用多功能智慧体,实现企业智慧化辅助决策。

    新模式落地实施后,设备利用率提升17%,因故障导致的乘客滞留时间减少68%,带动行业技术标准升级并输出至15个国家。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要闻 A02创新发展,共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 记者 刘秦春2025-10-27 2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