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日前,宝山路街道立足“红色宝山路”品牌,用好用活26处红色遗址资源,整合湖州会馆、“商务印书馆红色主题教育基地”等红色场馆,牵手红色校史文化深厚的上海第六十中学,依托拥有丰富“行走的思政课”教学经验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创新打造“理论+实践”“课堂+社会”的社校馆深度融合“大思政课”教研体系,共同启动了“红色宝山路”社校馆深度融合“大思政课”项目,共建红色育人共同体。
“红色宝山路”社校馆融合“大思政课”共建体系,分为三大块。
记者 范彦萍
社区实践体验:
一走,通过“觉醒之路——红色宝山路City Bus和City Walk移动红客厅”行走党课和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团队开发的“工运走廊”行走的思政课堂,为学生提供校门口学习、打卡红色资源的新路径;二讲,引导学生加入“红色宝山路百人宣讲团”,推动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馆校研学启思:
一活,红色场馆提供沉浸式现场教学,如观摩中兴路地铁站到湖州会馆沿线12幅精心制作的铜版画,让思政课“活起来”;二实,结合学校特色课程开展版画制作等主题实践活动,让思政课“实起来”。
教育载体创新:
一、充分融合“宝山路 红客厅”与“移动红色书院”线上学习平台,探索“大思政课”学习的综合评价方式变革,提升学习吸引力;二、通过短视频、微电影、情景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学习互动性。
据悉,通过社校馆融合“大思政课”的创新实践,将红色教育从“一次性活动的短暂参与”到形成“持续的常态化合作机制”,从“参观式学习”的浅层体验,到“参与式价值创造”的进阶跨越,从“教育一个学生”拓展到“辐射整个社区”,为不同学段学生参与“大思政课”学习搭建更多“第二课堂”。
相关链接
“红色宝山路”
宝山路街道素有“红色宝山路”之称,辖区内有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上海大学、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中共四大后中央局机关、上海总工会“宝山里”2号、湖州会馆等26处重要红色遗址。近年来,街道深化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建设文化自信实践样本,“红色宝山路”品牌初步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