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急需+区域紧缺 这些学科专业值得考虑

学生导报

    从智能芯片到深海深空,从新能源革命到数字中国,国家新质生产力正重塑人才需求图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未来有哪些急需紧缺的学科专业?如何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区域建设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一起来看看。

    聚焦新质生产力

    当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2025 年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发展关键在于培育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产业升级规划,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正深刻影响着就业市场与人才培养方向。

    新质生产力塑造的核心在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未来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明确了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2023年国家统计局又对其中的工业部分内容进行修订,形成了《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将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九大产业。

    每个产业发展都需要学科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不例外。2010年,教育部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公布的高校新设置的140个本科专业,自2011年开始招生。

    从战略性新兴的具体产业来看,这些行业对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需求旺盛。

    今年,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同步更新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为更快响应国家战略,首次建立了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对于中央最新部署、高度关注的战略领域,开辟相关专业设置即时响应“绿色通道”。增设的29种新专业,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牵引。

    关注区域人才需求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定位。基于不同地区的优势产业寻找相对紧缺的专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能为高考生专业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的区域重大战略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发展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统筹支持欠发达地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城市等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等。

    各地《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的编制,瞄准产业实际和未来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发展趋势、人才供需矛盾和人才引育方向,聚焦当地重点产业企业未来3至5年的人才需求,较为全面地涵盖了地区热门领域和重点行业。通过《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了解产业的地域分布,对于高考生选择专业和规划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以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政策为例,如果你身处该地区或有意愿到这些地区发展,可以参考当地的重点产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理性选择大学和专业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高考生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既是顺应时代趋势的理性选择,能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长远机遇。

    国家重大战略规划是洞察未来发展脉络的指南针。紧跟国家战略方向,高考生可重点研读《“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纲领性文件,系统梳理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还可以关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权威部门发布的政策和产业路线图,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未来赛道”的重要信息。

    在区域层面,横向比对区域战略定位,纵向分析各地《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与特色产业链,了解区域重点产业布局以及对应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对当地的就业市场进行预判,绘制“区域-产业-专业”对照表,锁定目标城市产业集群与人才缺口。还要将区域高校优势学科与国家、区域重点产业进行匹配,查看目标高校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合作项目,优先选择重点建设的学科或区域特色专业,如“双一流”学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交叉学科等区域重点发展专业。

    最终,实现个人特质与国家战略需求的精准对接。建议借助权威职业测评工具(如学职平台职业测评等)进行科学评估,系统梳理自身核心竞争力,如创新能力、逻辑思维、实践执行力等,并基于测评结果锁定与战略领域契合度高的目标行业与岗位。

    高考生进行未来的大学专业选择时,紧密贴合国家战略急需与区域紧缺人才需求,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区域建设的大潮中,方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来源: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2025年0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