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通知》。该通知提出,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已有工作基础上,创新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工程、阅读资源优化工程、阅读素养培育工程、科技赋能阅读创新工程、阅读成果展示转化工程等五大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旨在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质量,通过阅读筑牢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根基、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实际上,很多学校已经在“书香校园”的建设上探索出了有益经验。
记者 曹莹 综合报道 受访者供图
打破边界
营造沉浸式阅读空间
嘉定区德富路小学从学生角度出发,致力于将传统图书馆转变为无边界的阅读空间。在硬件方面,打造“三书”空间,包括“快乐城堡”图书馆、“温馨悦读”读书吧和“经典诵读”阅读室。引入先进智能设备,通过空间改造与功能拓展,发挥图书馆最大效能。
在软件方面,图书馆命名尊重学生意见,馆内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还招募高年段小馆员参与管理。学校让教室、走廊都成为阅读场所,利用公众号进行书目推荐与阅读分享,促进家校合作。
声动校园
用声音激发阅读兴趣
闵行区明强小学独创“明强语声”有声平台,把校园变成“声音的博物馆”。“早安,小诗人”用原创童诗唤醒校园,“生声悦读”传来萌娃们的故事分享,“晚安,小朋友”陪伴孩子进入书香梦乡。另外,学校还设计了各种跨学科联动活动:国庆“七彩中国”特辑,数学老师用函数图像解析《沁园春·雪》,英语组用双语童谣演绎《乡愁》,让声音与学科碰撞出创新火花。“明强语声”让阅读从“无声”变“有声”,成为校园最潮文化符号。
建构体系
多阶阅读塑造终身读书者
青浦区佳禾小学以教材为基点,构建持续立体的、深度学习的五阶阅读体系。一阶课例筑基,以统编语文教材单篇课文为起点,夯实阅读根基;二阶群文进阶,运用比类、联结等多元方法阅读群文类篇,发展高阶思维,达成能力跃迁;三阶整本跨越,遵循“导读—推进—延伸”的递进结构阅读整本书,提升阅读品质与习惯,促成跨越式成长;四阶数字拓展,通过适度的数字化阅读实践,培养信息筛选能力与数字公民意识,实现阅读自主掌控;五阶全学科融合,多学科融合阅读资源,构建各美其美的精神图谱。
该校通过建构阅读内容体系、开展阅读系列活动、建立阅读评价框架、梳理形成阅读策略等方式,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提升师生的阅读素养。
露天书市
学生票选馆藏最爱书单
学校图书经费怎么使用?买些什么书放在图书馆?十多年前,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打造了“露天书市”,充分尊重读书的主体,即师生的意愿,把书城提供的部分新书以设摊的形式展陈出来,在大家翻阅、挑选并投票后,形成一张“我最喜爱的书籍”榜单,经公示后再由学校统一购买,充实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这样一来,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基本是大家认可的“师生最喜爱的书籍”。